【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刚]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学术传承
  作者:徐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0 | 点击数:16856
 

  五、师弟之间的传承

  过去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我国先秦时代的很多经典,都是依赖于口头传说而保存下来的,直到汉代,才大量地书于竹帛。例如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靠了伏生口传。这种误解在很多有影响的学者那里都可以见到。例如梅鹫攻古文《尚书》云: “《尚书》惟今文四十二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十六篇出孔壁中者尽汉儒伪作。”[24]梅鹫攻古文《尚书》,但他很可能反而又上了古文《尚书序》的当。晚出的孔安国《尚书序》说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明确说伏生传《尚书》没有书本依据,只有口诵。但这恰恰是这篇《书序》非孔安国所作的 铁证。伏生传授《尚书》,其实是有文本依据的, 并非“口诵”。这一点,《史记》《汉书》都有明文。《史记着儒林传》说: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可见伏生所传《尚书》是有书的。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也说:

  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25]

  则刘歆亲见伏生本。从常情而论,百篇《尚书》, 伏生何以只会背诵二十九篇?也有点奇怪。刘向刘歆校书,曾用中秘所藏古文经,而龚自珍不相信汉代中秘有古文,他说:“假使中秘有《尚书》,何必遣愿错往伏生所受二十九篇?”[26]龚自珍显然是误会了晁错往伏生处受《尚书》的意思。东汉卫宏的《定古文尚书序》云:

  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颖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27]

  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案《史》《汉》无伏生使女传言之事,古人书皆口授,即伏生老不能口授,使女传言,亦有藏书可凭,何至以意属读?其时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晁大夫何至不知者凡十二三?宏荣古虐今,意以伏生所传全不可信,伪孔以为失其本经,口以传授,正用卫宏之说,而更加诬,不知《史》《汉》明言得二十九篇,则失本经之说不可信。”[28]皮氏说伏生有本经,这是正确的,但他和龚自珍一样,显然误会了卫宏的原文。晁错向伏生学习《尚书》,学的是《尚书》的大义,学的是说解,而不是去记录原文。伏生的口音重,所以让他的女儿做翻译,可是他女儿说的也是齐人语,所以晁错只懂了七八分,剩下的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通读。而龚氏和皮氏却以为晁错是去记录原文了,这是天大的误会。皮氏又进一步说,“古人书皆口授”,这话需要加以辨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陈泳超]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
下一条: ·[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相关链接
·[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赵洪娟]大众传媒时代民间文学研究模式探原·[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朱凌飞 胡为佳]从“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阐释·[徐俊六]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吟唱初探
·[王倩]作为图像的神话·[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
·[李恒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与传承·[刘跃进]走进上古神话历史
·[央吉卓玛]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
·[杰克·古迪]口传、书写和文化社会·[朝戈金]“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
·蒙古族音乐口传性研究获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为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编纂“数字大典”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黄晓娟]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