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刚]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学术传承
  作者:徐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0 | 点击数:16864
 

  二、瞽史与口传

  《国语》有一种叫做“瞽史”的职官。《周语下》记单襄公之言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看来瞽史就是史官之一种,以知天道为特色。又《晋语四》记载重耳在齐,齐姜劝之行,曰:

  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商之飨国三十一王。瞽史之纪曰:“唐叔之世,将如商数。”

  后重耳为秦穆所纳,董因迎之于河,又述其事曰: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 必有晋国。

  可见作为史官的瞽史,还具有预言的能力。《国语》中又常常“瞽”“史”分而言之,例如《周语上》 记邵穆公谏厉王曰: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诛,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又《楚语上》记楚左史倚相之言曰:

  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警于国……倚居有诵训之诛,居寝有亵御之箴, 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

  顾颉刚因此认为瞽与史本来是两种官职,只是因为它们职掌相似,所以常被混淆。他因此认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这话是不对的,左丘明本来不是盲人:

  左丘能成《国语》之弘制,其必不失明无疑义。所以谓之“失明”者,盖瞽与史其事常通,其文亦多印合,而“瞽史”一名习熟人口,故沿而用之。流俗不察,乃若替人竟可以作史者,而左丘名明,遂缘瞽史之义, 思其反对方面,谓之“失明”。“盲左”之称于以起,不亦诬乎![6]

  不过,顾颉刚对“瞽史”的看法可能有问题。《周语上》上文说“瞽献曲,史献书”,下文说“瞽史教诲”,两者不大可能是一回事,“瞽史”与“瞽”和“史”可能是分别说的,三者不同。《楚语上》上文说“瞽史之导”,下文说“史不失书”“朦不失诵”,“瞽史”与“史”“朦”也未必同指。因此,“瞽”和“史”可以指两种人,但在《国语》中的确是指一种官职,而不是“瞽”和“史”的合称。

  《周礼•春官》宗伯属下,有一种叫做“瞽朦”的乐官: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瞽蝝掌播鼓、柷、敔、埙、箫、管、弦、歌。 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陈泳超]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
下一条: ·[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相关链接
·[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赵洪娟]大众传媒时代民间文学研究模式探原·[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朱凌飞 胡为佳]从“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阐释·[徐俊六]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吟唱初探
·[王倩]作为图像的神话·[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
·[李恒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与传承·[刘跃进]走进上古神话历史
·[央吉卓玛]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
·[杰克·古迪]口传、书写和文化社会·[朝戈金]“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
·蒙古族音乐口传性研究获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为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编纂“数字大典”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黄晓娟]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