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顾颉刚《左丘失明》,见《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页223—225。
[17] 徐中舒《左传选•后序》,中华书局,1963年,页356—357。
[18]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664—665。
[19] 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三联书店,2001年,页94。
[20] 刘成荣《〈左传〉文学接受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08年,页18—20。
[21] 中国学者将瞽史口传时代的下限定在战国时代,跟内藤的观点接近,即春秋以前还是以口头传承书籍的 时代。内藤于1914一 1915年、1919一 1921年、1925年三次在京都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其书的整理出版却是在他 去世之后的1945年。(据其子内藤乾吉为此书撰写的《例言》和《后记》,见《中国史学史》,马彪译,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8年,页1、398。)但本田成之的《支那经学史论》却在1927年就出版了,而且马上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 周予同在1928年注释皮锡瑞《经学历史》时所写的序言中就提到了此书,几年后,就有了两个中译本,一是商务印 书馆万有文库本所收江侠庵的节译本,译名《经学史论》;一是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假工的译本,译名《中国经 学史》。〈据陈居渊为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中译本撰写的《出版说明》,见孙锒工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页4。〉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口传时代下限的估计,很可能也影响了中国学者对某些先秦古书的看法。
[22] 刘成荣《〈左传〉文学接受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08年,页18。
[23] 顾颉刚《左丘失明》,见《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页223。
[24] 梅鹫《尚书考异》,见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268。
[25]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页1968—1969。
[26] 龚自珍《说中古文》,见《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页125。
[27]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颜师古注引,中华书局,1962年,页3603。
[28] 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页72—73。
[29]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页172。
[30]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毛传,见《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216。
(本文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2期,注释等详细信息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本文责编: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