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刚]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学术传承
  作者:徐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0 | 点击数:16857
 

  [16] 顾颉刚《左丘失明》,见《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页223—225。

  [17] 徐中舒《左传选•后序》,中华书局,1963年,页356—357。

  [18]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664—665。

  [19] 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三联书店,2001年,页94。

  [20] 刘成荣《〈左传〉文学接受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08年,页18—20。

  [21] 中国学者将瞽史口传时代的下限定在战国时代,跟内藤的观点接近,即春秋以前还是以口头传承书籍的 时代。内藤于1914一 1915年、1919一 1921年、1925年三次在京都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其书的整理出版却是在他 去世之后的1945年。(据其子内藤乾吉为此书撰写的《例言》和《后记》,见《中国史学史》,马彪译,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8年,页1、398。)但本田成之的《支那经学史论》却在1927年就出版了,而且马上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 周予同在1928年注释皮锡瑞《经学历史》时所写的序言中就提到了此书,几年后,就有了两个中译本,一是商务印 书馆万有文库本所收江侠庵的节译本,译名《经学史论》;一是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假工的译本,译名《中国经 学史》。〈据陈居渊为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中译本撰写的《出版说明》,见孙锒工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页4。〉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口传时代下限的估计,很可能也影响了中国学者对某些先秦古书的看法。

  [22] 刘成荣《〈左传〉文学接受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08年,页18。

  [23] 顾颉刚《左丘失明》,见《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页223。

  [24] 梅鹫《尚书考异》,见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268。

  [25]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页1968—1969。

  [26] 龚自珍《说中古文》,见《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页125。

  [27]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颜师古注引,中华书局,1962年,页3603。

  [28] 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页72—73。

  [29]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页172。

  [30]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毛传,见《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216。

(本文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2期,注释等详细信息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陈泳超]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
下一条: ·[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相关链接
·[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赵洪娟]大众传媒时代民间文学研究模式探原·[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朱凌飞 胡为佳]从“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阐释·[徐俊六]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吟唱初探
·[王倩]作为图像的神话·[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
·[李恒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与传承·[刘跃进]走进上古神话历史
·[央吉卓玛]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
·[杰克·古迪]口传、书写和文化社会·[朝戈金]“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
·蒙古族音乐口传性研究获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为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编纂“数字大典”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黄晓娟]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