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讲述的测试故事
笔者于2008年1月25日下午在白茆康博宾馆给陆瑞英讲述了如下故事梗概:以前有个娘子,她有个儿子,丈夫很早就死掉了,自己抚养儿子,让他读书,但是这个娘子年纪比较小,守寡守不住,后来她就偷偷地跟一个和尚好了。当然是偷偷摸摸的,不可能成亲啦。这事呢她儿子其实也知道,只是不说。后来这儿子呢就考取了状元【“哦”,语气加重】,回来,回来么他村上的人就紧张了,认为儿子回来要把和尚杀掉了,因为这个总归听起来名声不好啊。而且他知道和尚不好到他家来,都是他娘去庙里的,从后面一条路,而且还要过一条河,才能到庙里去。这条路他儿子都知道的。后来他回来没有杀掉和尚,还把那条路修好了,还造了一座桥。【“哦,好跑点”,表示理解】后来老娘看到儿子也没意见呢,当然也不能结婚,还是这样偷偷摸摸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他老娘就身体不好死掉了,儿子也到外面去做官了,就回来把老娘很隆重地葬掉了。那个和尚以为就没事了,反正都认可了嘛,结果他把老娘葬掉了之后呢,就把和尚杀掉了。【“哦?为什么?”非常惊奇,不可理解】他认为老娘这个事情是不名誉的,但是老娘既然喜欢,生前要尽孝。如果生前就把和尚杀掉,他就对不起娘;但是老娘死了之后不把和尚杀掉呢,他又对不起老子,是这么一种心思【“哦——,对,对,对,对”,恍然大悟】就用这个办法来解决了【“哦,挺好的。那么他杀掉和尚有没有罪呢?”】他是状元啊,大官啊,可以找他一个罪名,你偷人呀,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它杀掉!【“哦,是可以的。”】
笔者本次是用带有吴语口音的普通话口述的,一开始就告诉陆瑞英我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是要她记住了回去好好加工的,所以她听得很认真,并且不断有一些插话和表情。这个故事笔者是从研究耿村故事的学术著作中看到的,当时以为是北方故事,南方大概没有流传,所以就放心地使用了。其实后来发现在苏州虎丘边上塘地方有座“渡僧桥”,关于它的传说,就跟这个故事非常类似,而且还被好几本通俗读物记录下来过。好在笔者讲完之后首先就问陆瑞英听过没有,她说从来没有,而且几年来,笔者在当地也没发现有人听过这个故事,所以仍然符合笔者初拟的测试条件。
听完故事之后,陆瑞英跟笔者交换了一会儿对故事的看法。我说选择这个故事的理由是因为事情有点奇怪,平常生活中很少见。陆瑞英自己总结了该故事的主题:对不起老父亲要杀掉伊(和尚),母亲在世的辰光勿能杀,杀则么母亲要气的。 陆瑞英完全弄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之后,她表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当场就要讲给我听,以展示自己的记性和复述能力。笔者制止了她,告诉她不急着马上复述,并特意说我自己不会讲故事,只能讲个大概,希望她回去好好想想,可以随便添加或更改,看能否讲得更加“有意思”。陆瑞英欣然同意,并当场就说了一个改进的思路: 好呢还是要讲则啥呢?老子小辰光,那个小人呢还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没有生,还要好,是吧?还要好,遗腹子。
我未置可否,只是告诉她我今后再来调查时,会随时请她讲这个故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