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
——献给猴年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9 | 点击数:5460
 

  羊年即将成为过去,猴年就要君临人间了。

  一般认为,我国本土的以十二生肖(属相)纪年的观念体系形成于汉代,自秦简《日书》发现以来,又把这种观念体系的形成和流行时间向前推到了秦代,这就是说,十二生肖在我国流行的时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十二种生肖动物中,排在第九位的猴子,以其聪明智慧为人类所喜爱,然而它却并非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家禽,而是常年生存在山岭河谷之中、栖息于树枝之上的野兽。只是因为猴子是有德行的动物,脾性与人相似,才得到人类的喜爱和亲近。《埤雅》说:“猴善候,其字从侯。”“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猿也是猴,是长臂善啸的猴子,其性静缓。《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候的意思,原意为伺望、观察。猴子的习性是常常栖居在山野和树枝上,每当它发现食物时,并不轻易冲过去,而是观望周围的动静,观察分辨是不是猎人设下的诱饵,决不急功近利,鲁莽行事,足见其聪慧。作为生肖的猴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半是重视和称道其“静缓躁嚣”即聪明伶俐智慧过人的德性。

  猴子的智慧伶俐、静缓躁嚣的德性,不仅为普通老百姓从其日常的细致观察中所认知和崇信,即使在上层皇权阶层中也受到尊崇。笔者多年前写过一篇关于长臂猿的随笔,提供了关于蜼(长臂猿,猴之一种)之智慧的文化阐释,以及从西周起历代皇朝对它的尊崇甚至信仰:《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名叫蜼的动物。《中山经》鬲山、《海外南经》狄山、《海内西经》昆仑山都有蜼的身影。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长尾猿。郭璞注曰:“蜼似猕猴,鼻露上向,尾四五尺,头有歧,苍黄色。雨则自悬树,以尾塞鼻孔,或以两指塞之。”长尾猿其鼻上勾,遇雨,便将身躯悬于树枝上,用尾巴将鼻孔塞住。人们在长久的观察中,掌握了长尾猿这一本属于生物性的习性,而且将其移位到人文领域里来,看作是雨水的象征。于是古人只要提到蜼的时候,便知道其所指是雨、祈雨、下雨,而雨水,对于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来说,自是至关重要的;古人甚至为了祈雨而献身,历史上上演过多少有声有色的人间悲剧。郑振铎撰过一篇《汤祷篇》记载了成汤祷于桑林祈雨的故事和图画。

  蜼(长臂猿)在西周时便进入了天子的衣饰和高贵的祭礼。天子之服有十二章(种),衮衣绣裳之饰。这十二章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以五采彰施于五色,絺绣于天子的衣裳上。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这六种图像絺绣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六种絺绣于裳。宗彝,就是我们所说的蜼,即长尾猿。古时的礼器中有宗彝一类。刻有蜼纹的彝器,就名之曰“蜼彝”,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郑锷注曰:“先儒谓虎者,西方之义兽。蜼似猕猴而大,其鼻上勾,雨则自垂于树,以尾塞鼻,盖兽之智也。‘追享’及迁庙之主,世既远矣,犹不忘祭,是谓尊尊尊尊,至于远祖,可以谓之义彝,刻以虎,以其义也。‘朝享’行于祖考之庙,亲为近矣,每月祭焉,是谓亲亲亲亲,不忘乎月祭,可以谓之智彝。刻以蜼,以其智也。黄氏曰:亦画蜼为饰也,虎彝则画虎也。”在彝器上刻画蜼的形象,以象征智慧,以象征被祭祀的神灵或祖先是智者,想必来源于蜼在遇雨时把尾巴塞到鼻孔里去避雨这一如人、甚至超人的智慧。

  猴何以被选入中国人的生肖动物行列,又何以与十二地支中的申相对应,除了关于玉皇大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来计算时间,召令天下动物于正月初一到天宫报到的民间传说外,似乎缺乏更多的文献材料和研究探讨,以至于宋•吴淑撰著《事类赋》时对禽部里的鸡,兽部里的虎、马、牛、羊、狗、兔,鳞介部里的龙、蛇,都作了生物学的和文化学的阐释,而对人见人爱的猴子却未着一笔呢?直到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塑造了一个孙大圣的不朽文学形象,孙猴子的名声才得以空前大震,深入人心。

  有学者提出,十二生肖的形成,与古老的天文学的知识系统和原始人的图腾信仰有关。这对解读十二生肖纪年体系的起源,不失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观点。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提出:“殷人的帝‘高祖夔’……但是,‘夔’字本来是动物的名称,《说文》说:‘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一称猕猴,又一称沐猴……殷人称这种动物为他们的‘高祖’,可见得这种动物在初还会是殷人的图腾。”(《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30页)应该说,猴之最初进入中国人的十二生肖和纪年时间体系,得力于猴曾经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部殷人的图腾崇拜,是不容忽视的。据我国各现代民族的祖先来历神话的大量发掘,以及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拥有猴祖神话、把猴认定为民族图腾的民族不在少数,除了殷人之外,还有藏族、羌族、彝族、景颇族、纳西族、傈僳族等许多民族。(据王小盾《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从远古民族图腾的角度来解读十二生肖纪年系统和猴年岁时符号的内涵,当然远远超出了猴子的聪明智慧和静缓躁嚣的德性的话题了。

  2016年1月17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辽]新中国第一部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学学术史
下一条: ·[沈燕]在国际民俗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相关链接
·[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潘超青]“猴马”形象组合的民俗渊源与艺术转换·[赖婷]论泉州开元寺西塔猴行者文化符号及地方衍化
·[赖婷]神圣与凡俗:福州猴神信仰的多元面向·[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荐书 | 《十二生肖中国年》:出土文物中的十二生肖·[孟令法]“动物保护”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自“狗肉”“猴戏”与“点翠技艺”的法律思考
·从年俗变迁看改革开放40年·汉声:《大过猪年》
·春节日历:年俗点评·春节民俗日历
·[乌丙安]年非节日而是“节期”·旧年俗如何适应新时代——专访中国著名民俗专家乌丙安
·岁首就新 改火以春:山西人年俗中的“旺火”·[戴国煇]爆竹与中国人
·[李恒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与传承·年俗考:近代日本为何舍弃了农历新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