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假日观察:“互联网+”时代 活力满满中国年
  作者:王珏 葛思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9 | 点击数:4427
 

送戏下乡


 
 
手机发红包
 
 
 
网络春晚
 
 
 
“万福送万家”著名书法家齐聚一堂,写春联,迎新春
 
 

  在阖家团圆的时刻,看春晚、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在过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空间里各式各样的过年“新民俗”与传统习俗的交融,共同营造着更有活力、年味弥漫的中国年。

  多形式
  网上过年成新民俗

  如今,除了传统的电视春晚,观众也聚焦于网络春晚。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2016年“CCTV网络春晚”通过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时播出。

  自2011年首届央视网络春晚正式亮相,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网络春晚以独具一格的内容在网络娱乐和电视综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2016年的网络春晚以“中国人的互联网新生活”为主题。真正的线上发布会,应用视频云技术打造“实时欢唱”互动模式,设置电视节目与APP的创意互动,开展APP的大联欢……一系列互动和节目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呈现更多极具创意的中国“年味儿”。

  除了网络春晚,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也被移植到了网上。“2016猴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于1月1日正式启动,活动以“万福送万家”为主题,面向海内外华人征集原创春联和“福”字书法作品。

  2016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还广泛组织国内楹联、书法名家写春联送“福”字,通过全国图书馆系统精品楹联展等丰富的线下活动,促进活动在海内外落地,营造节日氛围。同时,融合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两微一端形成立体传播,扩大影响力;进行全媒体、多平台、多方位、立体化推广传播,吸引海内外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与,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浓郁的新春氛围,打造新民俗品牌。

  互联网在不经意间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开启了“造节”的互联网功能。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们的节日生活,看春晚、贴春联、买年货、分红包等传统民俗被移植到了网上,甚至看花灯、放鞭炮等富有年味儿的传统项目都可以和网络结合。

  传统的拜年方式是走家串户,有时间、距离上的限制。互联网却可以打破这一限制,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实现语音、视频拜年,更迅速、便捷地送上祝福,这也是网络时代的过年新趋势。而在互联网时代,网上采购年货也成为一种新风尚。首届阿里年货节在新春期间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农村消费者能够买到城市来的、海外来的年货商品,同时各地特色农产品年货也可送到更多城市消费者手里。

  也许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传统年味之中也多了青春、时尚的味道,这种新的网上过节,也逐渐会成为数字时代的新民俗。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08日07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年传说动画大混战,引发中国年文化保护话题
下一条: ·设计新潮流:回望传统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