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中国史诗传播要找到利益平衡点”
——专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朝戈金
  作者:朝戈金 陈莉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0 | 点击数:6684
 


2015 年 9 月 17 日,僧人在青海果洛年宝玉则诵经时抛洒风马。“年宝玉则”在藏语里意为
圣洁的松耳石峰,相传这里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到处流传着藏族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故事

  在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三大史诗”都被寄予厚望。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就再次提到藏蒙的《格萨(斯)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喜悦。“这次专门讲到三大史诗,以及如何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执政党的首脑是如何看待这些文化的,可以通过提法上的变化看出来。”朝戈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其后一年多以来,各种力量陆续进入,中国史诗进入改编、转化加速阶段。如普通话版评书的《格萨尔》、流行乐队安达组合改编的《江格尔》、舞台剧《玛纳斯》的诞生等。

  然而,与当时同被习近平提及的外国史诗相比,经历千年延续和1949年来持续研究的中国史诗,似乎仍然刚刚走出起点。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和《荷马史诗》,前者有成熟的系列游戏、动漫作品以及各种衍生品,后者改编的电影《特洛伊》和《奥德赛》,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

  “中国史诗即使在国内的传播也远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其国际领域的传播还在文字出版阶段,更多还在研究层面,进入通俗阅读层面需要时间。”朝戈金说,这些都需要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寻找利益平衡点来解决。

  史诗一直都在被改编和改变

  《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史诗与现代社会交融的过程里,它们的市场转化、传播情况是怎样的?

  朝戈金:转化、传播一直都有。前几年有人在做《江格尔》的动漫、连环画,还有类似通俗读物,有些是少年儿童版的。十几年前就有人在讨论用电子游戏来做史诗。因为一些大型史诗是套叠结构,特别符合游戏的结构模式,它有自己的构造规律和魅力。

  韩国曾开发过一个叫《蒙古大汗》的在线游戏,人物形象与蒙古服饰差之千里,体现的是游戏时代的审美观。游戏里的男女英雄都穿得很暴露,与蒙古服饰相去十万八千里。

  这就是现代文化在影响、改变传统的一个例子。如果是改编,通常要借用传统的某些要素,去推陈出新,发展出新的创意产业。新的尝试是可以的,只要不是严重歪曲或者误解人家的文化。

  从另一方面说,社会各界对各类创新的尝试也应该多些包容。在民间,各地老百姓自发创用了很多新形式。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在东南亚到处都有各种改编形式,都是老百姓自发发展出来的。

  藏族的《格萨尔》——我们通常把它和蒙古族的《格斯尔》统称为《格萨(斯)尔》——原来是说唱形式,现在还有《马背格萨尔》藏戏。青海省果洛地区发展出了新的艺术传承形式。如《格萨尔》赛会表演,就是隔年把歌手聚在一起比试,谁唱得好还给发奖金、给称号。《荷马史诗》时代就有“泛雅典娜赛会”,比史诗吟诵。多种形式的推广和传播,历史上从来都有。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出版、动漫、游戏以外,还有其他传播方式吗?

  朝戈金:它们都正在从民间故事变成一个全社会都可以共享的故事。古老的叙事方式是面对面的,现在有了技术手段。记录者若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值得关注,就用录音录像、誊写、速记等方式,把它转化成可阅读和观看、聆听的形式。虽然这种欣赏离开它原来的样子已经比较远了,但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也是无与伦比的。

  到剧场看《茶馆》,和读老舍《茶馆》的文学剧本是一回事吗?不是。史诗的吟唱和读一个史诗的脚本是一回事吗?也不是。吟诵是演出,是用声音、情感、眼神、乐器等全加起来传递信息。变成文学后,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它的传承方式和法则,也有一些信息因此被遮蔽了,能够领悟的只是它的一部分信息,就是语词那部分。这就像剧场观剧和阅读文学剧本的差别。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6-01-2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六十年民间文艺守望中绽放辉煌
下一条: ·赵珩谈老北京的岁时节令戏
   相关链接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王晓鸣]关于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情况的思考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孙芳]展览语境下的民俗文物价值阐释与传播·[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黄蕊]“不再害怕的理由”:流行文化中传统鬼观念的代际创伤叙事与情感传播链条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陈姵瑄]五路财神宝卷的故事主题及撰造动因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张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及其传播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