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吴晓东]鲧窃息壤神话考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25 | 点击数:18333
 

        三、吴刚伐桂与鲧窃息壤

  一般认为吴刚伐桂的神话起源很晚,较早见于文献是《太平御览》卷四引《安天论》云:“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出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16]237《安天论》是晋代天文学家虞喜(281—356)所写,砍月中桂树的情节似乎起源较晚。到了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了较为完整的传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16]237学者们以此证明将吴刚认定为月中伐桂之人是在唐代。果真如此吗?

  在古文献中,嫦娥和吴刚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是偷吃了不死药飞升到了月宫,一个是被贬到了月宫砍树。可是在民间,嫦娥和吴刚具有情爱关系,就像嫦娥与蓬蒙,或嫦娥与猪八戒的原型天蓬。以下是一则关于嫦娥和吴刚的民间传说: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因他经常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18]137⑨

  另一则流传在三峡地区的传说是这样的:

  传说嫦娥与吴刚原来是一对美满夫妻,后因吴刚触犯天条被贬到月宫砍伐修理桂花树,每到月圆之时,嫦娥便遥望广寒宫,祈祷夫妻团聚。嫦娥的真挚之情终于感动了王母娘娘,遂于八月十五赐予仙药,嫦娥服药后于当夜飘升月宫,与夫君团聚,后被封为月神。于是,每到八月十五,民间家家户户便置供品敬奉月神。家人团聚,拜月、赏月、吃团圆饼、饮桂花酒,庆贺神仙伴侣永不分离,祈求月神保佑家家户户团圆美满。[19]10~11

  这两则故事的搜集时间都是在当代,我们难以判断其产生的时间,神话传说的产生时间与搜集记录时间不是一回事。以往我们在研究中往往受到文献出现时间的影响,以记录时间替代产生时间,其实,记录时间不仅代替不了产生时间,甚至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流传状况。因为一个神话在民间的流传有多个版本,各地的异文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被记录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能断定以上两则神话一定产生很晚。这两则神话中的人物关系同样符合前文的三角关系图,其关系图如右图。

  因此可以说,吴刚伐桂的神话虽然见于文献比较晚,但它的起源并不一定晚,它有可能是鲧窃息壤故事的变异。原因有二:一是从名字上看,鲧[kuən]与刚[kɑŋ]两者音近。上文已经分析,鲧所属的雷神系列名字都来源于对雷声的模拟,除了鲧,还有共工、蓬蒙、屏封等,“刚”也是一个象声词,与共工很接近,是雷声的记录。二是两者故事结构一致。吴刚与嫦娥相会,疏于职守,这相当于鲧治水失败,吴刚被惩罚砍树,相当于鲧被困在羽山。《天问》云:“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鲧被长期遏制在羽山,这和吴刚被困在月亮上砍树一样。最为关键的是,与吴刚相关的是能自己生长的不死之树桂树,而与鲧相关的是能自动生长的息壤。息壤、不死药、砍了又长的桂树,显然都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羿、尧、舜、禹等人物属于太阳系列,嫦娥、女娲、娥皇、女英等属于月亮系列,而鲧、共工、蓬蒙、吴刚属于雷神系列。月亮系列不仅具有人格化的特点,还有物化的特点,表现为息壤、不死药、砍了又复原的桂树等。日神、月神、雷神三方的关系以日神和雷神的矛盾为主线,以月神与雷神的关系为辅线。“鲧復生禹”是“鲧覆生禹”的语言讹误,其原型是雨后天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萧放]老人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从《教民榜文》看明太祖基层社会治理方略
下一条: ·[覃德清]壮族神话谱系的构拟与神圣空间的生成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