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 1918-1937 (新译本)
作者:洪长泰 (Chang-tai Hung)
译者:董晓萍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1日
外文书名:Going to the Peopl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Folk Literature, 1918-1937
平装: 31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219073, 7300219071
条形码: 9787300219073
丛书名: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使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资料,探讨20世纪初五四运动至抗战前的民间文学运动及其影响。这场运动由北京大学的几位青年民俗学者发起,他们批评封建儒家传统及贵族文化,认为它们是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他们主张“到民间去”,找寻中国文学的真正宝藏。他们认为民歌、传说、儿童文学和谚语等是平民的“真声”,也是中国文学的精粹部分。他们还认为,这些平民文学种类长期受到上层儒家精英文化的轻视和压制,正在迅速消失,故应该抓紧抢救,努力搜集,恢复它们原有的光彩。民俗学者把中国文化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他们大部分人认同平民文化,主张要向老百姓学习。这不仅代表了他们要重新评估中国文化的决心,也标志着他们反思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转向,以及希望参与改革社会的抱负。这场民间文学运动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下乡”运动开启了先河。
作者简介
洪长泰(Chang-tai Hung),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73),旋即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宗教学硕士学位(1975)和历史学博士学位(1981)。美国卡尔敦大学副教授、教授(1984—1998),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1999 至今)。主要著作有Going to the Peopl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Folk Literature, 1918-1937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85), 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Mao’s New World: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Early People’s Republic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 University Press, 2011),《新文化史与中国政治》(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2003),《地标:北京的空间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 等多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发现
民间文学的含义
“到民间去”运动
对农村生活的浪漫向往
民族主义
外来影响
历史先驱
李调元
冯梦龙
第二章开拓者
刘复
周作人
顾颉刚
《歌谣》周刊与《民俗》周刊
搜集方法
第三章歌谣
新文学运动
方言文学
情歌
妇女遭遇歌
生活歌
猥亵的歌谣
歌谣征集运动与政治
第四章传说
故事与传说
风流才子徐文长
孟姜女
祝英台
传说、历史与民众的价值观
第五章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与儿童问题
批评儒家的儿童观
西学的启迪
儿童文学的意义
童话的价值与不足
教育与训诫
儿歌与儿童教育
第六章谚语
谚语研究
谚语与格言
谚语与文学
农谚
训诫谚语
风土谚语
知识分子与民众言语
第七章知识分子与民众
社会压力与政府压力
两个需要澄清的问题
两层文学的理论
两种民间文学观
反传统与反儒学
民俗学者的民粹主义
主要引用期刊名称缩略语
参考文献综录与引得
词汇表
索引
译后记
文摘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民俗学者对农民群体的认识也有浪漫主义的成分。他们尚未意识到,农民要世世代代为生存做痛苦的挣扎,其赖以生存的农业社会和农耕生活都毫不浪漫。中国民俗学者还认为,民间文学是从社会底层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位民俗学者说:“歌谣大都是农民的文学,是农民生活的反映。”鲁迅(周树人,1881—1936)一生对自己的故乡浙江绍兴魂牵梦绕,曾写过不识字的乡下人、默默无闻的村人仆妇怎样善于讲故事和唱民歌,他说:“农民们有一点余闲,譬如乘凉,就有人讲故事。”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评价五四运动,涉及民间文学,他说: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