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雪堂]到民间去:一份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作者:雪堂   摄影/图:《新京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23 | 点击数:5847
 


  上世纪初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中,故要改革社会政治,就先要改革文化中的这些不利因素。国家的命运再也不能被儒家的“上层文化”所牢牢禁锢了。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儒家思想的主要逻辑。于是还是同一批人,在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时,把希望寄托于民众的“下层文化”,提出了“到民间去”。洪长泰教授的专著《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时隔二十多年后有了一个新译本,上世纪20-30年代这场“民间文学运动”而今重回人们视野,其思想价值是否经得住时光最残酷的检验?


《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新译本)》

  作者:[美] 洪长泰 译者:董晓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徐文长
  反传统的文化英雄?

  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京《晨报》副刊等杂志上突然出现了大批“徐文长故事”及相关文章。这些故事中刻画的徐文长,集爱搞恶作剧、捉弄和报复别人的才子无赖与为民申冤、打抱不平的正人君子形象于一身,是“学识、机智和粗鄙的混合体”。在真实历史人物之外,“徐文长”正是周作人和胡适所说的“箭垛式”的人物,人们按照本地的风土人情将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故意投射、移植到他身上。“徐文长故事”的集中涌现,是民间文学运动实质内涵的最集中体现。主人公亵渎女性、对长者不恭、藐视礼法、行为粗鄙,对儒家传统礼教极尽嘲讽之能事。“中国民俗学者”对“徐文长故事”的公开整理也出于他们持有相同的价值观,特别是反儒学、反传统的坚定立场。当我们试图探寻这场民间文学运动的实质内涵,“浇心中块垒”的意图此时显然遮蔽了其他价值指向。1918-1937年的中国民间文学运动,正如所有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运动一样,其内涵固然无法简单描述,本身从造型到各层面都矛盾重重。最大的矛盾或许是——“民族主义”的民间文学运动本应保守本国的历史文明遗产,而这场运动涵盖的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多数时间却忙于激烈地全盘批评和否定传统中国文化。新文化运动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开宗明义之际,在文学内涵革命上产生一场民间文学运动可谓于大时代潮流中的顺水推舟。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钱玄同、顾颉刚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与民间文学运动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突然发现,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对他们推行的文化和思想革命得以走向民众总是特别好的容器。以民歌为例,其质朴、真性情和口语化的特征,与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八事”的标准基本契合,他将征集歌谣运动看作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分支,提倡对民歌和方言文学加强研究。因此,当周作人对刘复自创新白话诗与其收集整理的民歌集《江阴船歌》给予高度评价时;顾颉刚将采集自当时江苏大部、安徽和浙江等吴语方言区、以苏州话记录并逐一注释的百首“吴歌”编订为《吴歌甲集》,也让其老师胡适博士在写序时难以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

 

  顾颉刚以苏州话记录并逐一注释的百首“吴歌”编订为《吴歌甲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京报》 2016年01月23日 B10版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朝戈金:为乡愁文化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下一条: ·[萧放]致六小龄童的一封信
   相关链接
·[安可然]挣扎的民“声”:《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孝形象辨析·[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
·[李小玲]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
·陈连山: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讲座]雅各布: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北大,8月23日上午)
·洪长泰:《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廖可斌]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从民间来 到民间去——民间文艺学家贾芝的理论探寻之路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人的“心灵史”·[穆昭阳]近代社会启蒙思潮中的民间信仰书写
·[王媖娴]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之反思·杨鹏:祭司、君王与知识分子
·[施爱东]警惕“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
· [刘继明]我们怎样叙述底层?·[唐小兵]底层、知识分子与民粹主义
·[唐小兵]底层话语与大陆知识分子的内部分裂·[施爱东]洪长泰的《到民间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