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界流行“人民口头创作”时,他意识到其本质是混淆民间文学的界限,其最终结果将会消解民间文学。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内涵无限制扩大造成边界的弱化至今仍是学界的一个警示[22]。他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重视,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十六字方针”长期影响民间文学领域,贯穿他的整个学术生涯,新时期他积极推进《集成》的工作,主编《歌谣》集成成为他事业的核心。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他将民间文学当作人民的诗学,与作家文学并存于文学领域,同时它又是文学之源,呼吁“请给乡下老婆让个座”[23]。他希望民间文学最后能为国家的政治思想与民众的生活服务,而不是单纯追求它的学术研究,这与他的经历以及身份是相符的。
从上表所列可以看到他参与了很多活动,地方的艺术节、筹建民间文学博物馆的建议以及各地博物馆活动,特别是国际民间文学的交流。这些琐碎的日常民间文学活动占据他学术的很大部分,并且他也乐此不疲。笔者翻阅他50年代开始的日记,每每看到他回复各地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信件的记录,不免激起如下的思考:他没有提到田野作业,也没有引用笔者学习中熟悉和推崇的本位研究,难道这就是毛泽东所提的“到民间去”?当然对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确实需要进行学术反思,它的利弊之处也应该科学阐释。“与民众互动”是民间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层面,它能使得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中真正植根民间,贾芝看了杨亮才《民间文学之子贾芝》[24]一文后,他认为很恰当,从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与民间文学以及民众关系的定位,这也是他植根民间思想的展现。
他遵循《讲话》精神,围绕“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开展自己的学术与活动,具体表现在人民的诗学与根植民间两个方面。他对于民间文学更注重的是它与作家文学之文学的共通性,在他的研究中,重点不是析分这两种文学,更注重的是为民间文学在文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让民众的文学为民众服务,因此他的研究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活动,正如他自称“草根学者”,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学者与民众的对接、书斋与田野的对接、民族与世界的对接。”[25]不可否认,从事民间文学的时代与情境同时也给他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局限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界出现文化热潮时,他关注过,对民间文学的多视角研究也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他的核心思想则没有动摇过,形成了新时期以后民间文艺学领域的一股潜流。
参考文献:
[1]文中贾植芳的话语皆为笔者2007年4月6日谈谈贾植芳(贾芝弟弟)时提到。
[2] 陈思和:《殊途同致终有别——记贾芝与贾植芳先生》,转引自李本德:《读贾芝的<水磨集>》,载于《博览群书》2002年第1期。
[3] 贾芝:《水磨集》,北京:《泉社》诗社,1935年。
[4]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整理《毛泽东的故事和传说》,北京:工人出版社,1954年。
[5] 参见贾芝:《我是草根学者》,《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2期。
[6]这从他1942年的读书计划可知。1942年计划:1、写诗。2、读名著。3、读外国文。夜间读诗;下午读名著;上午读法文、翻译;晚饭写读俄文。参见《贾芝日记》(未刊稿)。金茂年(贾芝夫人)从2007年开始着手整理贾芝日记,笔者协助整理时获得相关资料。以下所有日记均此出处,下文只标示时间。
[7]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8页。
[8] 《拦牛》主要内容为:通过描写李有福拦牛的劳动场景,抒发了对拦牛这一普通的农村劳动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劳动的热爱。收入贾芝:《播谷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9] 《抗日骑兵队》主要内容为:歌颂了蒙古族英勇的骑兵队,赞美了蒙古族人民抗日的英勇精神。收入贾芝:《播谷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10] 贾芝:《播谷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版,第53页。
[11] 周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词》,《周扬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10页。
[12] 贾芝:《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13] 谭达先:《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0年,第11页。
[14] 贾芝:《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和工作任务问题》,载于《民间文学》1960年12月号。
[15] 贾芝:《民间文学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年,第53-66页。
[16] 贾芝:《发扬民间文学的教育和战斗作用》,载于《民间文学》1963年6月号。
[17] 贾芝:《民间文学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年,第222页。
[18] 贾芝:《民间文学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年,第362页。
[19] 贾芝:《播谷集·自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4页。
[20] 贾芝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民间文艺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贾芝主编:《中国解放区书系·民间文学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贾芝主编:《中国解放区书系·说唱文学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
[21] 贾芝:《播谷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44页。
[22] 具体内容参见毛巧晖:《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160-161页。
[23] 贾芝:《播谷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24] 杨亮才:《民间文学之子贾芝》,《文化交流》2006年第2期。
[25] 贾芝:《我是草根学者》,《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03月26日 22:1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