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民俗学规范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
哈森: 从汤普森以来的民俗学研究以欧美的民俗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非洲、中东和中国的民俗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建立的规范并不适合对于这些地区的研究。显然,我们的研究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模式来套。
田兆元: 拿一个现存的理论来套现有的民俗材料,这样的方法太过简单了。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中国的民俗学有些失去自我发展的能力,跟在别人的后面作最简单的模仿和套用。我们要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才能与以保护文化多元性为基本诉求的民俗学相符。
哈森: 我研究民俗没有不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的,借助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理论。你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数据。奖励或者惩罚,都是人格成长的要素。这基本就是心理认知中的动力机制。心理认知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怎样学习、为何学习、怎样忘记、怎样养成习惯,所有这些都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些规则。它们每天都发生,存在于民间故事、歌谣的传承中。
田兆元: 哈森教授将传统的民俗学研究方法与创新性研究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学习。对于中国民俗学来说,向世界学习很重要,挖掘中国民俗学的传统也很重要。我认为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俗学只是中国民俗学传统的一个阶段。中国民俗学的传统资源、民俗思想的传统、民俗材料的记载、民俗历史的轨迹,都是极为丰富的。所以,我们首先是两个学习,学习研究国外的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民俗典籍的思想和观念,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可以先进行民俗研究的局部创新,然后带来整体的理论创新,包括研究视野拓展和思路的开拓。
中国民俗学面临着巨大的应用空间,中国民俗的现实发展也是民俗学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民俗学正承担着民族国家认同的职能,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能,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承担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职能,但是它更应该承担起建立公序良俗的社会风气的职能,承担起改造人们功利主义心灵的职能。我相信,中国民俗学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将迎来一个理论建构、学术进步的黄金时代。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1日 【本文责编:孟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