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崔若男]田野无定法,“运气”为上
  作者:崔若男   摄影/图:崔若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24 | 点击数:3986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插图:北京胡同

  一般来说,研究者进入“田野”多通过三种途径,这三种进入方式各有利弊。第一,拿着官方的介绍信名正言顺地去,但“官方”往往也会使被访者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尤其对一些敏感问题,更是避而不谈。第二,通过熟人介绍进入田野。这种方式按说已经比较自然了,但当涉及一些隐私时(比如调查与性相关的内容),碍于熟人之间的关系,被访者则会羞于表达。还有第三种,就是自己进入调查点“碰运气”,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被访者。

  虽然前两种进入田野的方式最为常见,但第三种并非没有先例。威廉·富特·怀特在调查“街角社会”的过程中,起初就是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试图找到合适的调查对象,但后来基本上无功而返。岳永逸老师在确定了调查对象之后,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就经常在天桥的胡同里转悠,希望能“碰”上“目睹过昔日天桥而且头脑基本清晰的长者,而且是越老越好”的人。后来他果然“碰”到了一个,也由此认识了更多的天桥艺人,调查顺利展开。同样是独自深入调查点,一为“游荡”,一为“碰”,但怀特和岳永逸老师的结局却如此差别之大。难道是怀特学术功底不够扎实吗?难道是怀特不会与人沟通吗?我觉得都不是。怀特只是运气差了一点儿而已。

  这种“碰运气”的田野方式,我也曾实践过。

  在胡同里调查公厕时,我找到一个健身广场,那里经常会有很多胡同里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聊天。一开始,我不敢开口,只好假装地坐在那里休息,默默地听着他们讲话。有时候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老人们都要散了,可我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几次以后,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开口。我找了一个看着比较面善的大叔,凑过去傻傻地问了一句:“大叔,我能跟您聊会儿天吗?”大叔愣了一下,看我是个小姑娘,就说道:“聊吧。”于是我一气呵成地道出了那烂熟于心的开场白,并且抛出了第一个问题。结果大叔一开口,我就傻眼了———大叔说了一段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我弱弱地问道:“您是哪里人啊?”“山东”,大叔干脆利落地回答到。这下我真是傻掉了。我竟然自认为住在胡同里的人就一定是老北京,即便不是老北京也一定会讲普通话!谁知道鼓足勇气锁定了目标之后,竟然听不懂对方讲话。我草草结束了对话,灰溜溜、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当然,运气女神有时候还是会眷顾我的。在顺义区调查时,由于我负责“老城的历史文化”这一部分,因此我立刻把目标锁定为年长者,并且同样是越老越好。每天下午两三点以后,当我在老城里溜达时,总能在小区门口或者路边的阴凉处,见到许多扎堆消磨时间的老大爷,他们或聊天、或打牌、或下棋,人数往往有十到二十人左右。我确信,这些老大爷们一定能帮助我完成调查任务。于是,我又豁出脸皮往上凑,想尽各种办法套近乎。这一凑不打紧,我竟然认识了解放后顺义县(现在是顺义区)第一任县长的儿子,在另一个地方还认识了解放后顺义县第一任副县长的儿子,并且这两位老人还互相认识!陆续地,顺义县曾经的警察局长 (我调查时已经90多岁),县城名人“徐二奶奶”的孙子(明清时期,徐家还连任“钦天监”一职),参加密云水库修建的大叔等等,这些带着过去的人好像突然间 “冒”了出来一样,不断地给我惊喜。真是应了那句“谁年轻时没点儿故事!”

  此次调查开展得极为顺利,我很快就完成了写作。临走,我去向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大爷一一道谢。我对于一再地讨扰表示不好意思,90多岁的那位老大爷慢悠悠地吐出来几个字:“没事,聊会儿天时间过得也快。”现在每每回想起这句话,还是会让我心头一紧。也许老人们絮絮叨叨地讲述过去时,并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倚老卖老。他们只是需要陪伴。

  (作者简介:崔若男,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第1919期(2015年12月17日) - 第04版:副刊)

(本专栏投稿邮箱:1178718234@qq.com)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李晓宁]初入田野记之寻找养蜂人
下一条: ·[潘秀波]黑色的锦鱼——访壮族布傣群落天琴姑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