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明跃玲]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
——“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作者:明跃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1-08 | 点击数:9267
 

 

内容摘要: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跳香仪式;族群认同变迁;文化多样性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走廊”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90年代初李绍明先生对费先生的“走廊”概念作出了规范化疏理,在《西南丝绸之路与民族走廊》中写到:“民族走廊指一定的民族或族群长期沿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或山脉向外迁徙或流动的路线。在这条走廊中必然保留着该民族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1](p42)。2005年李星星先生在对中国民族分布进行全面审视后,提出“民族走廊”“二纵三横”的格局,即:“藏彝走廊”、“土家—苗瑶走廊”、“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以及“古氐羌走廊”,并对“土家—苗瑶走廊”的范围及其主要通道进行了初步论述[2],2006年黄柏权先生在李星星“土家—苗瑶走廊”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武陵民族走廊”的概念。这是中国腹部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 其区域“处在东径108—110°,北纬28—30°的区域内,其间有一条由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武陵山脉,其东边是雪峰山,西边是大娄山,北边是大巴山,南边是苗岭。”[3]“武陵民族走廊”是中原从洞庭湖沿沅江、澧水及其支流进入大西南的要道,也是从云贵高原向江汉平原开放的通道,它以沅水、澧水、乌江、清江等大河与辅以数千计的溪流为通道网络,在民族迁徙、融合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有的文化沉积带,也是我国多元文化互动最具典型性的区域之一。
在“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的中下游,自古就活动着三苗、百濮、百越、巴人等族群,长期以来为中原历代流官迁徙西南的必经之地,如今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迁徙流动频繁,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由于特殊的地貌还保持了各时期积淀的居民和他们原来的民族特点,另一方面又由于人口流动和融合,成了不同时期入山定居移民的一个民族熔炉,”[4]由于各民族相互交汇,彼此融合,体现出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一区域的宗教仪式跳香也由于周边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元文化的互动交融与发展,呈现出古老性、多样性的特点,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最早研究跳香仪式的是桂林工学院的吴忠军教授,以广西龙胜与湖南城步苗族跳香祭祀五姓都头、飞山大王、梅山大王等祖先为例,探讨跳香与族源的关系,[5]随后有本土文人瞿湘周对沅陵跳香仪式进行详实的记录,[6]熊晓辉从民间舞蹈的视角探讨跳香仪式中跳香舞的艺术价值,[7]陈心林从不同方言区的对比讨论了跳香老司的宗教信仰,[8]刘兴禄从跳香仪式与还傩愿仪式的对比中发现跳香仪式的狂欢性与民众娱乐性的文化表征,[9] 还有的提出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探讨跳香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途径。[10]以上的研究大多是民间采风式的静态记录,缺乏人类学视野的深度描述以及对现代社会跳香仪式传承与变迁的关注。本文以“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泸溪县梁家潭、八什坪两个乡的跳香仪式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得以保存的田野调查为例,以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理论对现代社会跳香仪式的传承与变迁进行探讨,期待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的传承与延续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跳香仪式及其分布区的文化互动
 
跳香,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的泸溪、古丈、沅陵、辰溪、溆浦等县交界处瓦乡人 的宗教祭祀仪式。《辰州府志》风俗卷十四载:“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肴奠于祖茔……是月望日农家祀五谷神,曰降香……”。“降香”,又名“跳香”,因跳香老司的经书上写作“十月明香大会”,当地人又称“十月明香大会”。跳香是瓦乡人最隆重的节日,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记载:“苗人,盘瓠种也……以十月朔为大节。”每年农历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村民们都会在各自的跳香殿跳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清代光绪年间顾奎光、李涌修篡的《泸溪县志》还描述了跳香的盛况:“滕子岭延禧观右侧与各乡都立有殿宗,各村会首主持洁净坛宇,备办祭物。祀毕举行会饮礼,长幼依次就坐,欢舞散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
下一条: ·[沈梅丽]近百年民间文学汇选本论略
   相关链接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七个创意经济项目获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支持
·[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
·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