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3期(总第232期)
目录
栏目与篇名
|
作者
|
页码
|
|
|
|
卷首语
|
|
1
|
道德建设与民间文化研究的社会担当
|
|
|
|
|
|
·前沿话题:孝道文化·
|
主持人:萧放
|
|
当代韩国孝道的变迁
|
[美]罗杰·吉奈里(Roger L. Janelli)
[韩]任敦姬 著 张多 译 彭牧 校
|
5-18
|
论孝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衔接
|
陶立璠
|
19-23
|
家训族规中的孝道
|
林坚
|
24-28
|
《孝经》的流传与民间故事中的孝文化
|
侯仰军
|
29-33
|
宁夏“孝”故事的源与流 |
钟亚军 |
34-41 |
民间信仰中的孝道传播
——以绍兴舜王信仰为个案 |
袁瑾 |
42-47 |
|
|
|
·民间文学研究·
|
|
|
歌仔册中的灾难事件与集体记忆
——以“中部地震歌”为例
|
洪淑苓
|
48-59
|
拉祜族口传神话与仪式文本中古地名的文化隐喻
|
王磊裔 刘朦
|
60-66
|
|
|
|
·民俗研究·
|
|
|
误分为二:民俗学的学院派与应用派 |
[美]芭芭拉·克什布拉特-吉布利特(Barbara Kirshenblatt-Gimblett)著
宋颖 译
|
67-76
|
多尔逊与美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
|
崔若男
|
77-85
|
“磕头”的艺术:仪式生活中的身体
|
李向振
|
86-92
|
|
|
|
·文化遗产研究·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
[韩]任敦姬(Dawnhee Yim)著
沈燕 译 彭牧 校
|
93-96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研究的时空维度
——以云南剑川白族的石宝山歌会为例
|
朱刚
|
97-107
|
|
|
|
·民间艺术研究· |
|
|
打造地方:作为传统发明的农民画
|
董敬畏
|
108-114
|
面具图像背后的文化权力
——论民间面具程式化特征的传承与延续 |
袁琛
|
115-123 |
|
|
|
·学术评论·
|
|
|
求真、求新、求深:刘锡诚的学术贡献与学术追求
|
万建中
|
124-126
|
|
|
|
·关键词·
|
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
|
顾颉刚
|
施爱东
|
127
|
|
|
|
·动态综述·
|
|
|
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召开
|
陈保霞 辑
|
59
|
北京大学举办“纪念顾颉刚妙峰山考察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
吴新峰
|
85
|
|
|
|
《新的驿站》
|
安德明
|
封二
|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座谈会在山西后沟村举行
|
陈保霞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