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目录
栏目与篇名
|
作者
|
页码
|
艺术名家
|
|
|
《华严经·世主华严品白描》
|
申古博
|
封面
|
《小村春早》
|
申古博
|
封二
|
传统壁画的继承与创新
——申古博先生的岩彩山水与白描人物
|
于向东
|
1
|
学界名家
|
|
|
反思的旅程
——我的学术探索的回顾
|
李心峰
|
5-9+26
|
中国当代艺术学的不倦耕耘者
——李心峰学术研究评介
|
秦佩
|
10-18+39
|
神话·图像
|
|
|
《山海经》与白玉崇拜的起源
——黄帝食玉与西王母献白环神话发微
|
叶舒宪
|
19-26
|
文化遗产关键词
|
|
|
乐器
|
夏凡
|
27-32
|
传播
|
巴胜超
|
33-39
|
中国墓室壁画研究
|
|
|
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讨论
|
汪小洋
|
40-45
|
跨界族群音乐探析
|
|
|
云南景洪与缅甸景栋泼水节仪式音乐比较研究
|
杨民康
|
46-55
|
学术访谈
|
|
|
生生遗续代代相承
——彭兆荣教授访谈录
|
廖明君 彭兆荣
|
56-59
|
艺术探索
|
|
|
抽象艺术的视觉政治
|
王东 丁玉平
|
60-64+45
|
“传播力场”与文艺转型
——洛文塔尔对文艺发展问题的传播学解读
|
甘锋 王廷信
|
65-70+89
|
民族艺术的历史建构
——以三篇现代相声文献为个案
|
祝鹏程
|
71-76
|
主题公园中民间艺术舞台化的时空模式
|
张中波 徐艳芳
|
77-81
|
海外视域
|
|
|
艺术、美学与文化人类学:回顾与展望
|
理查德·L.安德森
刘翔宇
|
82-89
|
文化向度中的技术风格:结构、功能及意义
|
希瑟·莱彻特曼
程鹏
|
90-96+110
|
文学·文化
|
|
|
地方传说的生命树
——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身世传说为例
|
陈泳超
|
101-110
|
都市传说中的文化记忆及其意义建构
——以上海龙柱传说为例
|
黄景春
|
111-117
|
《民俗研究》2014年第6期目录(总第118期)
|
|
117
|
茅茨:一种道教符号的传播与适应(续)
|
陈铮
|
118-128+168
|
共享·心性·交际花
——民俗的变脸
|
岳永逸
|
129-133
|
美术·书法
|
|
|
巫术交感与魇制:
战国前考古学图像的典型特征
|
王政 陈乃平
|
134-142
|
徐汉漆器的文化情境分析
|
潘天波
|
143-150
|
稿约
|
|
150
|
从“尊体”到“破体”:
论古典破体书法理路及当代转型
|
郑付忠
|
151-156
|
购阅启事
|
|
156
|
音乐·戏剧
|
|
|
“跨界”概念中的“历史民族音乐学”思考
|
吴少静
|
157-161
|
民族艺术资源与剧种创建
——以甘肃花儿剧为例
|
胡颖
|
162-164
|
会议综述
|
|
|
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
——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安丽哲
|
|
创研艺术家
|
|
|
《金秋》
|
程万里
|
97
|
《天香国色》
|
程万里
|
97
|
《荷塘秋韵》
|
程万里
|
97
|
《夏日红荷》
|
程万里
|
98
|
《迎春图(梅鹤)》
|
程万里
|
98
|
《梧桐细语》
|
程万里
|
98
|
《春晖》
|
蒋鹏
|
99
|
《天竺锦鸡》
|
蒋鹏
|
99
|
《归巢》
|
蒋鹏
|
100
|
《丽水山花》
|
蒋鹏
|
100
|
《暖春》
|
蒋鹏
|
100
|
《秋韵》
|
蒋鹏
|
100
|
中青年艺术家
|
|
|
《掠影》
|
徐锴
|
封三
|
《金陵春声》
|
徐锴
|
封三
|
《玄武秋声》
|
徐锴
|
封三
|
《蝶恋花》
|
徐锴
|
封底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