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薄松年:新春话年画
  作者:薄松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2-14 | 点击数:10640
 

 

  ■演讲人简介:薄松年先生生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195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王逊教授。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及顾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美术史家。著有《中国年画艺术史》、《中国美术史教程》、《中国绘画史》、《中国民间美术》(论文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卷及雕塑卷)、《中国门神画》等研究专著。

  ■编者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将至,若说起最有年味儿的民俗,年画当算一个。以前过年时家家离不开年画,有“不贴年画不算过年”的说法。年画反映着群众的思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凝结着群众的智慧才能,其独特而新颖的艺术创造和刚健清新的风韵在民族绘画中独具一格。本期讲坛邀请中国美术史及年画研究专家薄松年先生讲述中国年画的精彩世界。

  ■精彩阅读:

  □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年画艺术,则是中国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根植于民间,在新春时节装饰在千门万户的百姓之家,反映人民的理想情感和审美爱好,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深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年画与其他画种不同,它适应着人们过新年的民俗活动和心理愿望,形成富有浪漫精神和理想色彩的内容,表达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作画要“知人、知物、知时”,了解群众的审美爱好,主张“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历史悠久的中国年画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美术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形式手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其中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年画艺术,则是中国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根植于民间,在新春时节装饰在千门万户的百姓之家,反映人民的理想情感和审美爱好,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深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年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它几乎和中华年节的发展同步。年画产生的具体年代尚待研究考证,最先出现的是画在门户上的门神。成书于战国时期,后来汉代人又有所增益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人执苇索捉鬼以饲虎的传说,记载着画神荼、郁垒及神虎于门以避鬼的风俗。汉代的一些文献著作中还指明画神荼、郁垒的活动在岁终除夕举行,以达到护卫家宅平安的目的,这些年节习俗应当是最早年画之滥觞。早期的门神画侧重驱邪功能,说明那时一般人的生活愿望还仅停留在祈求平安的水平上,这和其他新年风俗如跳傩和燃爆竹以驱鬼,喝屠苏酒以防病等活动是一致的。在人们尚不能正确认识灾难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并无力抵御时,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幻想中的神灵加以护卫。从考古资料可知上古的门神皆为怪神形象,魏晋以后才演变为身着甲胄的镇殿将军。那时还没有发明雕版印刷,手绘门神需要技巧,不是每家每户都办得到的,于是有的就采取简便的办法,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以“神荼”、“郁垒”四字,钉在门上,同样起着辟邪的功能,称为“桃符”。这种单一的门神形象在不同时代各有创造,但仍不免简单单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年节习俗逐渐丰富,人们加深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画的内容必然突破神祇的单一样式而有所扩展。

  晚唐以后,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手工业有着显著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至五代两宋,节日风俗日益丰富多彩。当时都城开封每到除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过年风俗突出欢乐喜庆的特点:焰火爆竹不仅驱鬼,还重在观赏,予人以欢乐与振奋;驱傩也不仅是除祟,而且扮成各种角色,成为应节歌舞。简单的桃符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人们必然希望将新春驱邪纳福、除旧迎新之内容进一步用绘画形式加以表现,以美化环境,渲染佳节良辰的欢悦。因而,年节装饰画有了新的发展,上层社会流行着画家手绘神像和吉祥内容的绘画。更重要的是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为年画复制和普及提供了技术条件。开封腊月时“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宋临安“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外,竟售锦装新历,诸殷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镂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胜”(周密《武林旧事》)。由于雕版可大量印刷,木版年画已普及于城市市民之中。在开封、杭州、成都等地还出现了颇具规模的“纸画儿”市场,但内容主要是门神(已有门丞户尉文武类型)、钟馗、灶君、财神、张天师等驱邪降福的神像,当然吉祥内容如庆丰年、娃娃美人等也开始出现。制作上只是墨色印刷,或印在彩色纸上增强装饰效果,如果再加以人工赋色,则会增加生产成本,年画的发展仍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

  明代中期以后生产力迅速提高,手工业飞跃式发展,雕版印刷套色技术成熟,可以便捷而低成本地生产出色彩绚丽的年画。清代前中期的康乾时代社会环境长治久安,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给年画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从偏远的山区到城市,几乎家家过年都要贴年画,木版年画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进入成熟和极度繁荣时期。从明代后期开始在全国陆续出现了众多年画生产中心,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当推“南桃北柳”,即北方的天津杨柳青镇和江南苏州的桃花坞。杨柳青位于今天津西郊,为南北水运交通重要市镇。该地商业繁荣,风光优美,有小苏州之称。年画生产集中在包括杨柳青镇在内的32个村庄,这里拥有不少颇具造诣的画师和刻版师,大量农民也以此为农闲副业,从事刷印和设色等加工,成为“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著名画乡。杨柳青年画业始于明末,至清代中期达于极盛,大画店常年不停地生产印刷,营销到包括新疆、东北在内的北方各地。杨柳青年画以细腻、富丽著称,它的风格显然受到宋代工笔画、明清院画和北方雕版刻印的影响,精密不苟、生动传神。在制作上非常考究,多数采取半印半画、印画结合。一张年画要经过画师创稿、雕版师刻版、印工刷印套色、涂色工细画填染勾画眉眼才最后完成,高档者还要装裱,每道工序的好坏都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创稿者要艺术高超,刻版者要不失原作气韵,印工要准确地印出墨线和套色,调配墨色需有经验。印好的画只是半成品,人的手脸、衣着、背景等大部分还需由人工手绘填色。成功的开脸、点睛,使人物神采奕奕,生动逼真,因而杨柳青年画又有“一年一张鼓,不知落何方”(鼓即画中人物牲畜变活的意思)的传说。苏州是江南名郡,山明水秀,商业高度繁荣,绘画及工艺美术非常发达,又是雕版印刷的重要中心。苏州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后期而盛于雍正乾隆之际,当时开设于桃花坞、北寺塔一带的画店即有50余家。桃花坞年画纯用木版水印套色,不加人工彩绘,以秀丽雅致著称。桃花坞年画年产量达千百万张,营销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一带及南洋等地,有的年画还传播到日本长崎,其艺术风格甚至影响到日本浮世绘的发展。此外,在大江南北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都纷纷涌现年画产地,而且各有地方乡土特色,半印半画年画除杨柳青外,四川绵竹、山东高密也沿用此法。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福建漳州、泉州及台湾地区等地年画皆纯用木版套印,多数不再以人工描绘加彩,因而更富于版画意趣。

  内容生动丰富,独具审美价值

  年画与其他画种不同,它适应着人们过新年的民俗活动和心理愿望,形成富有浪漫精神和理想色彩的内容,表达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早期的辟邪神祇到更多的祈福主题,直到后来多方面地反映人们的理想和愿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吉庆、合家欢乐、人财两旺、福寿康宁等等,对社会大众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明清以来士大夫绘画竞尚高雅,他们笔下多表现空山无人不食烟火的山水,标榜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从中慰藉其孤独的心灵。但民间木版年画却直面现实:“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逸事”,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心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包容的信息含量是其他绘画品种难以企及的。年画所图绘的《庄稼忙》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调,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面貌细腻逼真,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生动具体,为研究社会历史留下生动的形象资料。人们对子孙后代的成长寄予厚望,娃娃成为年画的重要主题,娃娃形象都塑造的敦实健美、活泼可爱,而且惯于运用民众熟知的象征、寓意及谐音等手法配置以吉祥物,从而表现对幸福美好的祝愿。如画娃娃在莲塘抱着金鱼,含有“连年有余”的口彩;婴孩伴同插有四季花卉的花瓶,寓有“四季平安”的祝愿;装饰以仙桃和蝙蝠则标以“福寿双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5年02月0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讲座】王晓葵:“记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战争和灾难为例”(11月21日周五14:00)
下一条: ·【讲座预告】当代韩国民俗的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