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顾春军]江南社会生活对“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
——以话本小说《崔待诏生死冤家》为考察对象
  作者:顾春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2-06 | 点击数:15792
 
从故事叙述来看,秀秀本来就是自由人,最后献给郡王,是因为家贫没有嫁妆的缘故,再从邻居的角度观看: 
 
邻舍道:“莫说!他有个花枝也似女儿,献在一个奢遮去处。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
 
也就是说,秀秀被献给郡王府,是一种没有胁迫的主动行为;从邻居的视角来看,秀秀到郡王府做养娘,也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这实是商业社会的一种世俗观念:无论是裱褙匠还是郡王,秀秀都是他们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的一种“交易”,我们从中看不出任何强迫的成分,武断地将主题定为“反封建求自由”,就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了。其实,这恰恰反应了商业社会独有的“好货好利”社会思潮。
尤可注意的是,秀秀不能嫁出去,是因为不能置办昂贵的嫁妆,这与宋代社会的“厚嫁”风气极有关系。
 
中产之家,凡事不可不早虑。有男而为营生,教之生业,皆早虑也。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4]。 
 
婚姻中重视嫁妆,不过是好货好利思潮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罢了。这就像学者汪玢玲所说的:
 
宋代市民经济繁荣,生活追求享受,婚姻重财产而轻门第,是普遍现象。如果说唐代受魏晋南北朝门第观念影响,而有“侯门深似海”,不可高攀的事实,到宋代则受市民风气熏陶,贵族结亲一般都重视财产而轻门第,门第让位于财利,轻虚名而务实际[5]。 
 
不单单是贫寒人家为嫁妆苦恼,即使是贵为皇室嫁女,也同样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故事,宗女适人,皆内侍与有司主之。熙宁后,以昭穆益疏,乃给奁具。祖宗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绍兴七年冬,诏元孙减五之一,六世、八世减三之一,五世、七世减七之二。己适而再行者,各减半。然有司不时给,宗女贫不能行,多自称不愿出适者[6]。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贵族,嫁妆都成为嫁女的压力,这可以证明宋人的“好货好利”的普遍性;这恰好也证明,《崔待诏生死冤家》中裱褙匠因无钱嫁女从而将秀秀“献给”郡王做养娘的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秀秀养娘和崔待诏的私奔,经常被论者视为一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可探究文本,事实未必如此:
 
当日有这遗漏,秀秀手中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撞见崔宁便道:“崔大夫,我出来得迟了。府中养娘各自四散,管顾不得,你如今没奈何只得将我去躲避则个。
 
作为被善待的奴仆秀秀,乘着郡王府的一场大火,就席卷了主人家的钱财,在情理道德上是说不过的,这也违反了当时的刑律。有宋两代,对盗窃均以苛刻之法处理,如宋神宗时候,朝廷就颁布刑律如下:
 
熙宁四年,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遇赦若灾伤减等者,配远恶地。罪当徒、流者,配岭表;流罪会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赀之半为赏,妻子递降等有差。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凡囊橐之家,劫盗死罪,情重者斩,余皆配远恶地,籍其家赀之半为赏。盗罪当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赀三之一为赏。窃盗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邻州[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下一条: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
   相关链接
·[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梁爽]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宋娟 王雨蒙]宋代笔记与宋代文人游宦四方的民俗书写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
·[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彭庆鸿]情礼交融: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社会交往 彭庆鸿
·[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肖波]白蛇传说与江南名胜的文化互动:雷峰塔记忆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陈泳超]江南宝卷创编的地方性进程·[王华龙]宋代武成王庙中赵充国陪祀初探
·[刘林娟]江南蚕神信仰研究·[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