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
——北京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与天津民众之关系
  作者:吴效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30 | 点击数:10545
 
在妙峰山已有了近400年的碧霞元君信仰存在的前提下,在北京乃至华北一带民众都已熟悉了的妙峰山民间文化格局中,天津要想把他们权力和文化的代表安插进妙峰山,就必须首先适应原有的格局,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去“超越”和“凌驾”。
天津人把王三奶奶“装扮”成碧霞元君的忠实信徒,她忠实地实践着碧霞元君被人颂扬的美德,可以说是碧霞元君的影子和化身。1929年,顾颉刚、魏建功等人组织了第二次的妙峰山进香调查,调查团成员周振鹤在山上找到一本北京一居士团体所刊印的《灵感慈善引乐圣母历史真经》,它对王三奶奶的介绍是这样的:“王三奶奶,京东人氏,幼失怙恃……稍后有积蓄,即出以济助病贫。每逢朔望,入庙焚香,必早至洗扫庙堂。……且以针灸治病,靡不效者。至是合村遐迩,视之若神仙,称之曰王奶奶。从此日夜无余暇,往来各处;乡人乃买驴以赠,用代步也。七十八岁,春三月,梦玉帝谕封为慈善老母命,乃坐化。”12其他王三奶奶的传说,也都强调其为人治病,乐善好施,虔信碧霞元君而成神的经历。
在原型上王三奶奶其实就是碧霞元君,只是她更具体为天津人,有着被人传颂的“真实的事迹”,不再像碧霞元君那样让人感觉有着神人之间的界线,她是生活在大家之中的普通一员。由于有了这样的品质,由于碧霞元君圣徒的身份,所以她可以毫无阻碍地被“送”上妙峰山,“住”在了碧霞元君的身边。
这是一种“偷梁换柱”的手段,它可以巧妙地分走至而夺取碧霞元君的香火。中国人宗教信仰上一向有“因神设教”的特点,一个生活在自己中间,给人亲切实在之感的神灵,会比一个高高在上,虚幻飘渺的神灵更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神灵已不再是“北京的碧霞元君”,它是“天津人的王三奶奶”。由于王三奶奶在妙峰山上的存在,还给了天津人更多的前往妙峰山的理由和机会,这都为最终形成天津人在妙峰山上的特殊地位创造了条件。
1925年,王三奶奶还“完全是一个老妈子的形状”,其在妙峰山上的住处是“娘娘正殿的右首有小间一”,但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1929年的她已是“头上戴着凤冠,身上批(披)着黄色华丝葛大衫”的“慈善引乐圣母广济菩萨”了;不仅如此,还在这个名称前面加上了标明她正统地位和身份的“敕封”二字。最能说明她地位迅速提升的是:在妙峰山的山颠竖立的旗杆上已公然地把王三奶奶与碧霞元君相提并论14。天津人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份上都成为妙峰山的一个新主人,这足以看得出天津人强大的经济实力、他们的不加掩饰的炫耀意识和权力欲望。
王三奶奶凭着天津人的经济实力,已在妙峰山站稳了脚跟,开始与碧霞元君分庭抗礼,天津人意欲以王三奶奶取代碧霞元君的企图已昭然若揭。这是一场特别有意思的文化较量,显示的是新贵的天津人急迫而强烈的权力要求,和古老穷困的北京城民众无可奈何,步步退让,无力抵抗的事实。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革命果实旋即落入北洋军阀手里,中国陷入了极端混乱的军阀争战局面。在南方的广州,孙中山等人领导的“二次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中国一个引人关注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京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国的首都,但诸路军阀各怀鬼胎,互为争战,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名存实亡。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政权,军阀混战局面基本消失。北京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成为废都。
我们对王三奶奶这个形象进行分析,没有找出什么新文明的因子,她全然是碧霞元君的再世,碧霞元君的化身。
当初天津人为了把王三奶奶送上妙峰山,就必须使她符合北京民众的观念要求,这是王三奶奶取代碧霞元君地位的第一步。但后来由于历史的急剧变化,北京已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天津对北京的挑战和较量已没了任何的意义,对王三奶奶形象的塑造工作也就此停止了。至于假设,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实际地位不变,王三奶奶在妙峰山站稳脚跟以后,天津人会把什么样的政治理念赋予她,那是谁也不敢妄为猜测的。
(本文原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2期,注释、图表等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道客巴巴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祁连休]试论阿古登巴的故事
下一条: ·[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