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彝历新年:与祖先同在
  作者:巴莫姊妹彝学小组   摄影/图:钟大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19 | 点击数:19555
 


 

(题图作者:郭翠潇)


  凉山彝族地区宗教仪式多,民间节日少。“库史”可以说是这一地区彝族人惟一一个共同庆祝的节日。“库史”的“库”系名词,有年、岁之义;“史”,一说是形容词“施”的变音,意为新的,“库史”即新年;一说“史”为动词,有转、轮回、循环的意思,“库史”意为转年,引申为“过年”。彝族的“库史”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都有辞旧迎新的意义,但“库史”是彝族人自己的传统节日,从其过年的时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意义来看都与汉族的春节有别,在中国各民族的节日中也是一个富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年节。

  关于彝族新年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三条食人巨兽叫勒克特比,分别生活在大地的三个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换地方。有的三年换一个在一个地方,有的一年换一个地方,有的一日换一个地方。这三条巨蟒能吸食很远很远的人和动物,人们十分害怕,却又毫无办法。有一天,英雄支格阿鲁来到一个寨子,听说巨蟒的事后,便带上一只神鹰,手执铜绳,隐蔽在土埂上高声叫勒克特比的名字,勒克特比听了,就张着巨口要飞来要吃掉支格阿鲁。这时,支格阿鲁放出神鹰,一口将勒克特比的嘴啄穿,自己则立即用铜绳捆住勒克特比的嘴,边打边问:“勒克特比!你还吃人不?勒克特比,你还吃人不?”勒克特比被打得哇哇乱叫,发誓说再也不吃人了。从此,支格阿鲁定下规矩,令勒克特比离开人间到天上去生活,并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到人间作恶食人,人间每年秋收后杀猪时给你留点肺肝之类。”彝族年由此兴起。

品“杆杆酒”

  实际上,彝历新年与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有关。这种传统历法,将一年恒定为10个月,一月恒定为36天,另加的5-6天为过年日,即“岁余日”。过年日平均年为五天,每隔三年到第四年多加一天为闰日,过年之后,新年伊始。至今,甘洛县的彝族把过新年称为“澈勒觉”,即“转十月”。彝历年的节期一般为三天:第一天迎请祖先回家过年,祭祀祖先;第二天男性成年人挨家挨户去杀“过年猪”,妇女留在家中烹制各种传统的节日食品,儿童们则由村中长老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聚食”活动──意在祈祷与祝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第三天恭送祖先回到祖界,人们祈祝平安幸福、牛羊兴旺、五谷丰登。彝谚道:“过年三天不会有吃错的,结婚三天不会有说错的。”故而,人们也常常说“彝历年是嘴巴的节日。”以下,我们按节日程序来描述。

  “库史木尼色”:择日过年 

彝文母虎历碑  

  凉山的火把节往往在农历6月24日,彝年则是要择日而行的。通常,在彝历兔月、龙月都可算是“库史”过年季节,村村寨寨在此季节中选择吉日过年。择日可由有智慧的村老做,也可由专事择日活动的“木尼色措”择日人来选择。彝人把月份分为上下两半,下半月是过年吉期,但至于哪一天,要综合考虑二十八星占、恶魔“子塔波”占、垮日“觉莫觉惹”占等多种占法,同时还要参考过去年一年的年景。如果过去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无恙,一般就沿用头年过年的日子作过年日;否则,另择他日。如果临村祖上与自己的祖先有纠纷或冤仇,过年的日子要错开,要不,祖先在回来过年的路上会发生争斗,过不好年。过年的日子是否吉利关系到年是否能过好,来年是否顺利平安。彝谚曰:“送灵逢吉日,人丁就兴旺;婚娶逢吉日,生育就顺利;过年逢吉日,五谷会丰登”。

  “库史多加”:年前准备

  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事件,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催养年猪。彝谚曰,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彝年是嘴巴的节日。过年的特征之一就是吃。而吃的主要对象就是过年的年猪。年猪有多种功用,阖家欢宴,招待邻里,赠送亲友离不开猪,更重要宴请祖先,取悦亡灵,祈求福佑离不开猪。彝人认为,用肥壮的年猪祭祖能讨来祖先的欢悦,来年祖先便会赐予后人吉祥丰收。因而,家家户户用最好的饲料来催养年猪。一般在年前三个月左右,开始隔养年猪,用炒玉米面、煮熟的圆根土豆精心喂养催肥。再就是为祖先准备祭粮祭酒,打过年用的柴火,采熬夜用的松明、磨菜刀、换新菜板、编织盛肉用的新的竹笆和竹箩、磨豆腐、给孩子赶制新衣等等,好一派繁忙喜气的景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背影:走向勒斯卡姆的另一个季节
下一条: ·几多民俗几多乐──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