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苏民教授和研究生探讨学术问题
(资料图片)
2001年,在郝苏民先生的主持和协调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西北民族大学顺利地联合举办了第6届全国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费孝通先生亲临研讨班并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韩国首尔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金光亿、台湾“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的蒋斌先生等著名学者也出席了这次研讨班。这次高级研讨班是西北地区人类学研究者的一次盛会,没有郝先生的联络和组织,不可能取得如此完满的成功。
我手边保留了郝先生1995年11月23日给我的一封信,今天读起来仍有许多感慨。信中首先提到我寄给他的一本先父遗作《马寅同志论民族工作》。他与先父一起参与过多次有关民族工作的会议,并一起去过云南沙甸等地,他称先父是“一个很值得怀念、学习的老朋友、老同志”。郝先生在这封信中特别谈到自己的学术工作,“主持一个研究所,办一个刊物,主持一个民俗学硕士点。我紧追快赶,尚未干出点名堂,年已届六十,一切来不及了,只能把心愿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还提到“费老曾与我及谷苞接触,想在这里搞一个培养民族学博士生的点”。这封4页的信中,一位历经坎坷但报国之心不泯、为中国学术研究殚心竭虑、满腔热忱培养年轻一代的老学者的激情跃然纸上。
郝先生对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学术队伍的建设下了许多功夫。据我所知,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的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在郝先生的安排下到不同的大学进修并获得博士学位,如郝先生先送马忠才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修一年,随后又鼓励、指导他攻读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还推荐满珂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这些年轻学者已经成长为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新一代学术骨干力量。
从1992年认识郝先生以来的这20多年里,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在西北地区开展的许多研究课题都是在郝先生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支持和参与下完成的。如,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民委“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调查”项目,甘肃省有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课题组在甘肃的调查活动得到了郝先生的大力支持;2004年我承担了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与民族交往”,在最后选定的开展问卷调查的6个城市中,兰州和格尔木的调查也是委托郝先生完成的。我想郝先生这些年来所支持和鼓励的年轻学者,除了我和北京大学的朋友们之外一定还有许多人。
我们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在《西北民族研究》上发表。2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快到退休年龄,而年届八十的郝先生仍然坚持继续主编《西北民族研究》,亲自撰写各期的“卷首语”。这种为中国学术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所有人都十分敬佩和感动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10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