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否发展要以是否提供了大量的于消费者有益的文化产品并且这些产品最终被广大文化消费者所接受为衡量标准。从文化产品生产的最为直接的动因来说,获得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初看上去,人们生产什么文化产品及如何生产是自由的,相应地选择何种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以及怎样消费也是自由的,在这个文化经济活动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基于个人的选择,但事实上,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31)将什么视为文化产业的资源,生产什么文化产品,怎样生产以及选择什么文化产品,以及又以什么方式进行消费等都是与人们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产品具有怎样的意义密切相关。这样,关于从文化产品生产到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个文化产业过程中的经济性、文化性及民族性等问题的分析就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核心内容。
注释:
①参见[美]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0页。
②童恩正:《人类与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第62页。
③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274页。
④[英]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陈冬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9~20页。
⑤[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44页。
⑦[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⑧[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1页。
⑨参见简新华主编《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⑩参见简新华主编《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9~31页。
(11)谢名家:《文化产业:精神生产发展的现代形态》,《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
(12)[加]D.保罗·谢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13)[加]D.保罗·谢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7页。
(14)参见[加]D.保罗·谢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9页。
(15)[加]D.保罗·谢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0页。
(16)Stuart Plattner,Economic Anthropolog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p.4.
(17)[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18)参见胡惠林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5~66页。
(19)[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11页。
(20)[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6页。
(21)[美]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9~40页。
(22)参见何明,洪颖《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23)参见李振宏《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族定义研究》,《民族研究》2009年第5期。
(24)本书编写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25)赵汀阳:《坏世界的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5页。
(26)李飏:《文化经济跨越增长的极限》,《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
(2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
(28)[英]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1页。
(30)[英]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6页。
(本文原载《思想战线》2010年5期第18~23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