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志英 李勤]族际关系对中缅北界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作者:高志英 李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3 | 点击数:11625
 
因国民党官员的贪婪引起的傈僳反抗事件屡屡发生,也导致傈僳西迁缅甸。“过去国民党派到福贡的官,对地方没有一点建树,只是剥削一点就走了,然后又换来一个,人民负担一年比一年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史国英任福贡设治局长,一个案子要罚款几十两,并加重其他税款。另外他兼做生意,无钱买的让你赊,限期付款。到期不能付款的,就被拉到县府扣押追缴,人民为此而出卖田地、儿女的很多,激起了公愤”,[6](P12)傈僳人拿起弓弩、大刀,打进衙门杀死了史国英夫妇,和他的师爷、舅老爷、伙夫等九人。[6](P10)国民党调集常备军和陆军官兵一千六百多人,对起义者与无辜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使得福贡县的傈僳族百姓700多户六千多人背井离乡,逃往缅甸。⑤
此外,傈僳与“汉商”的矛盾隔阂也很深,不堪汉商剥削西迁缅甸的傈僳也不少。“知子罗行政委员董建芳(鹤庆人)就任时带来鹤庆汉商刘子明、刘显清二人,官商合资在知子罗开设‘天宝号’,卖布、煮酒、卖盐。本来一升包谷可以煮六碗酒,但是‘天宝号’只卖给一碗。喜欢吃酒的傈僳族人民,每年被‘天宝号’剥削去的包谷,不知有多少斤”。[7](P4)一些“汉商”常常凭借国民党势力,甚至有些人还担任了国民党的基层官员。如张连逵任国民党福贡设治局的检察委员,李恒丰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这些亦商亦官的“汉商”用煮酒、不等价交换和高利贷等方式,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掠夺和剥削。他们大多空手而到这里,有的不久即成为富户。“此间所称之汉商,实际包括有其他职务而以经商为副业的在内”。④ 维西人李恒丰,汉族,原是进来福贡给人做帮工的,后来用薪水做本钱到兰坪县营盘街买来盐,在福贡高价出售,然后用换来的粮食煮酒、做豆腐、喂猪卖,进行不等价交换。利润越滚越大,积存了的钱又用来放高利贷,朱米都村傈僳族村民何阿珍因还不起高利贷无法生活,逃往密支那后不久即死去。⑥ 怒江汉商中如李恒丰这样发迹者并不少,当然如何阿珍这样被逼逃往缅甸的也不少。
军事镇压、政治统治、经济盘剥,使“傈僳对外来人之态度一般言之为畏惧疑忌,盖傈僳因常受汉人之压榨剥削,故认汉人多数为凶狠刁狡”。④ 而“汉人中实际有一部分属么些(纳西族)与民家(白族)人,但彼等自认为汉人,一般人亦以汉人称之”。⑥ 因此,民国时期傈僳族与所谓汉人的关系,也包括与纳西族、白族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汉人是被优待的,不纳政费,不应夫役。和设治局有关系的汉人,设治局还可以给他们派民夫。傈僳、怒族、勒墨都不敢得罪汉人”。[6](P10)“驻傈僳社区之汉军,以及贸易边地之汉商,多系奸诈之徒,自私自利,盘剥傈民,欺之侮之,用种种伎俩而凌辱之,蹂躏之,戏弄之,俾傈民无以自容,无以自忍,无以自耐,饱受着诸多不平条件所压迫。是以傈僳自由之天赋,似有被汉人夺去,竞相谓曰:‘汉人没有好的,乌鸦没有白的。’对于汉人之印象,有如是只恶劣焉”。④ 显然,“汉人”进入怒江,不但使傈僳与其文化差异性凸显出来,而且因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加深了心理隔阂,使傈僳的民族意识更加强烈。这过程中,傈僳族西迁中缅北界未定界事件屡见不鲜。
 
五、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下的傈僳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
 
1949年,怒江地区和平解放,傈僳族摆脱了异族土司与国民党设治局的统治,也结束了异族商人剥削的历史,尽管因历史上长期不平等民族关系的阴影一度存在,也因1958年至改革开放之前曾经错误执行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的负面影响,导致一部分傈僳人西迁缅甸。但是共产党执行、倡导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中国边疆民族社会发展的主流,傈僳族对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而皆有切身感受:首先是傈僳族成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有着同等的民族生存与发展权利;其次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在中国云南,除了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之外,在各地傈僳族聚居区成立了傈僳族乡,傈僳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受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惠;第三,傈僳族作为跨界民族,大多居住在边境地区,因而还受到兴边富民等特殊优惠政策。
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傈僳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其对自身的权利给予了更多关注与诉求。这在一些傈僳族精英身上较为突出。他们在自身努力与共产党培养之下,在政府、学界、经济等层面为傈僳族赢得地位与声誉,也在傈僳民族凝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怒江州原副州长和金玉自己筹资拍摄了傈僳族第一部电影《怒江魂》,鼓励缅甸傈僳学会会长撰写缅甸傈僳族史;原州长邱三益退休之后,自筹资金在怒江开办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吸收大量傈僳族劳动力,其中有来自缅甸的傈僳族民工;保山市政协主席胡应舒长期积极扶持帮助傈僳族青年求学成才,同时在研究傈僳族历史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还亲自带着傈僳徽章、电视机、电脑等前往密支那,赠送给缅甸傈僳学会;云南傈僳族学会会长鲁建飚积极致力于傈僳学的创建发展,邀请缅甸傈僳学会参加2009年世界人类学大会傈僳族文化专题会议。他们来自不同的傈僳居住地,共同的特点是其关注视野已经超越了地方、区域的范围,而放到整个傈僳族层面上,甚至包括缅甸傈僳族。于是,傈僳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就不仅局限于国内的傈僳族范围之内,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外的傈僳族当中。而他们作为民族精英,被中国各地、被中国与缅甸的傈僳族所共同认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下一条: ·[田祖国]地域文化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相关链接
·[刘来法]富源古敢水族“吞口”溯源·[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谢红萍]集体记忆中个体叙事的构建逻辑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京族的迁徙史歌与家园意识·[王逍]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
·[王琴 邱婧]勉瑶迁徙与“渡海”叙事:粤北乳源瑶歌变迁研究 ·迁徙之路
·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
·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
·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