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志英 李勤]族际关系对中缅北界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作者:高志英 李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3 | 点击数:11636
 
 
二、明代,在木氏土司纳西与吐蕃战争中傈僳的疏离
 
明代丽江麽些(纳西)木氏土司辖境在延续元代丽江路辖地范围基础上,有明显拓展。而其领地拓展与其境内民族关系息息相关,表现之一是其境内傈僳也被拖进民族战争当中,其结果使傈僳聚居地空间发生巨大位移。
“维西县范围包括金沙江流域奔子栏一带,所以维西县占据着金沙江、澜沧江上游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代是丽江木氏土司与吐蕃势力争夺地”。[4](P416)维西在明代是傈僳族先民“栗粟”聚居地之一,其北部是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吐蕃,其南部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麽些。尚处于狩猎与采集经济阶段的栗粟,其“登山捷若猿猱”,“利刀毒弩”的生产能力极强,在战争中可转化为极强的山地作战能力,并被同一区域的麽些木氏土司所利用,成为其“诚心报国”旗号下与吐蕃争战的马前卒。[5](P19)约从景泰二年(1451年)到嘉靖二十七年(1636年)近两百年持续战争中,傈僳与吐蕃,自始至终是战场上敌对的双方,战争使二者间的文化差异性更加凸显。傈僳与木氏土司为首的麽些,在战争初期立场、目标一致,即联合抵抗吐蕃贵族南下侵扰,但冲锋陷阵在前的傈僳伤亡极大而被迫迁徙以避战祸;后在木氏土司以移民屯垦推进方式排挤吐蕃势力中,傈僳故地也被占领而被迫迁徙他方。木氏土司的移民政策,在屠杀吐蕃民众的同时,对其区域内的傈僳也有影响而使其不得不向西远徙。
今天维西塔城其宗、腊普居民以“木”姓与“和”姓纳西为主,根据当地口述家族史,其祖先均是明代木土司与古宗(吐蕃)打仗时迁徙来的,木姓以管理者、和姓以下层士兵与农奴的身份,各司其职镇守与生产,而将吐蕃势力排挤出去。而傈僳的地位比之“和姓”麽些更低,受木氏土司盘剥。丽江塔城洛固村和姓老活佛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该村寨有傈僳居住,后来藏族与木土司打仗打了很久,藏族与吐蕃轮流占领这里,傈僳就迁走了。今天怒江傈僳族括氏(荞氏族)的口述历史也反映了明代傈僳与麽些、吐蕃之间的关系:“据说很早以前,傈僳人住在金沙江边,那时藏人很强悍,丽江的‘木天王’(木氏土司)害怕他们,遂挑动木必扒去打。木必扒上了木天王的当,领着兵杀死了不少藏族。等藏族的增援队伍到了后,木天王撒手不管,寡不敌众,木必扒只好带领弟兄们和老小开始逃跑。一边跑一边和追来的藏族打。……木必扒打了胜仗,趁势爬过碧罗雪山,征服了怒族。”[6](P5)到怒江后,又以射箭试武艺而折服了木天王派来怒江收门户钱的代表,就提出要求:“什么我都不要,把你们剩下的汤水给我喝一口就行了。”[6](P6)木必扒成了木氏土司在怒江流域的代理人,怒江傈僳与木氏土司就一直保持着政治上的隶属关系。木必扒是荞氏族的首领,故又称为括木必(比),是傈僳族众多口述史中屡屡提到的一个英雄人物,实际上是众多傈僳民族迁徙传说中的“箭垛式”人物。这个传说不唯在荞氏族中长期流传,甚至成了怒江傈僳族以及迁居缅甸、泰国傈僳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可见木氏土司与吐蕃战争已铭刻于其历史记忆中。由此可知民族战争对于民族认同感的激发作用。战争中,敌对双方因对彼此间政治上的冲突有强烈的感受,因而有可能有意放大其文化差异性。因此,傈僳逃避战争向西迁徙,就是一个与统治民族在心理上“疏离”的过程,而大规模西迁行为及其后所积淀的历史记忆,则不断强化着其内部认同心理。
傈僳迁徙到澜沧江、怒江流域之后,在与早就生息于此的其他民族(族群)的接触中更显示出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仅从与其同源的该区域“卢蛮”来看,因长期封闭于澜沧江、怒江峡谷而导致的文化封闭性,与从金沙江流域接受了更多的汉文化与麽些文化影响的这部分“卢蛮”后裔“栗粟”相比较,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明显。而且,因傈僳人多势众,作战能力强,在生产生活适应性上占据优势,到怒江后又从木氏土司手中获得了对怒江其他民族的管理权,这就有可能有意彰显其作为强势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性,从而强化其内部的文化认同与对其他族群的文化区分。总之,傈僳大规模迁徙怒江后,在统治怒江“卢蛮”后裔怒、勒墨人(白族支系)、白衣(即摆夷、傣族)“成为被统治民族”过程中,[1](P123)不断加速与增强着内部文化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不断加速与增强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发展趋势,从中进一步强化了其民族认同心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下一条: ·[田祖国]地域文化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相关链接
·[刘来法]富源古敢水族“吞口”溯源·[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谢红萍]集体记忆中个体叙事的构建逻辑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京族的迁徙史歌与家园意识·[王逍]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
·[王琴 邱婧]勉瑶迁徙与“渡海”叙事:粤北乳源瑶歌变迁研究 ·迁徙之路
·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
·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
·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