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吴保和]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
——从木兰戏剧到木兰电影
  作者:吴保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8 | 点击数:20458
 

摘要: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经历了民歌、诗词、小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等不同表现形式,其内容也由最初的几百字演变到上百万字。木兰形象不断地改变与刷新,关系人物不断地增加,故事情节不断地丰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谱系,最终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木兰故事在每个时代的再叙述,都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而木兰故事中最为吸引当代人的则是木兰故事在孝道、英雄、女性认同方面的精神价值。木兰故事的主题变迁,是从一个传统孝道典型,变成家国一致尽忠尽孝的典型,到成为爱父亲和自我成功的典型。木兰故事的传奇性形成了中国女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在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和女性解放的大背景下,木兰故事中的女性自主意识被放大与发扬,而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肯定却被有意忽略。通过梳理木兰故事的发展脉络和分析木兰故事蕴含的精神价值,以木兰故事在不同时代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以及诸多木兰作品中对不同价值的解读与取用,可以揭示出中国文化符号的形成变化过程及精神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花木兰; 传奇; 孝道; 英雄; 易装; 女性身份
作者简介: 吴保和( 1952- ) ,男,上海市人。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编导艺术。


  1998 年,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问世,再一次在中国乃至世界掀起了一股“花木兰热”。在这股热潮中,不仅有电影,还有电视剧,歌剧、话剧、游戏,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一个民间传奇故事,提升为国家与民族的形象。《木兰辞》一直被列入中学课本,木兰故事一再地成为影视剧作品的题材,甚至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个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为何在 20 世纪特别受到国人的喜爱,木兰故事包含着怎样的民族时代心理,木兰所代表的是怎样的一种文化符号,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探讨研究的。因为木兰故事的演变和被改编反映了传统文化符号在社会和文化变迁发展过程中诸多规律性问题,研究木兰故事与与戏剧和电影的关系,正是回应了时代语境对电影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以六个典型文本为对象,研究木兰故事对戏剧和电影的影响,以及戏剧和电影对木兰故事变迁的作用。这六个文本分别是《乐府诗集》中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辞》,明代徐渭的《四声猿传奇》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京剧及根据京剧改编的豫剧《花木兰》,1939 年华成影业公司的电影《木兰从军》,1998 年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和2009 年星光国际传媒的电影《花木兰》。

  一、木兰故事的演变过程

  花木兰故事最早是出现在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 又作《木兰诗》) 。据考证,这篇北朝民歌大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间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最后在宋代进入文学作品领域。①这部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同时,建构了她的四位家庭成员,即父、母、姐、弟。

  戏剧作品最早是明代万历年间徐渭的杂剧作品集《四声猿传奇》,其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就是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整部杂剧极短,只有两出,第一出为征前准备;第二出为旗开得胜和回朝成亲。《雌木兰》对《木兰辞》有两处重要增加,一是赋予了木兰姓“花”,父亲名叫花弧; 二是增添了战争结束后,木兰嫁给王郎的情节。

  以小说方式对花木兰故事进行改写,元明清各有一次。第一次是元代侯有造的《祠像辨正记》,在木兰故事中添加了皇帝欲纳木兰入宫,木兰不从,遂自尽,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的情节。之后明代朱国贞的《涌幢小品》里的《木兰将军》,沿袭了这一说法。第三次是清代张绍贤的《闺孝烈传》( 全名《北魏奇史闺孝烈传》) ,全书共四十六回,主要依据《雌木兰》铺叙而成。讲述北魏拓拔珪时期,花家村的花木兰从小许配同村王青云。木兰代父从军后屡立大功却遭排挤,被派往敌军营中下战书,被迫与敌军女将卢玩花成亲。木兰道出实情,卢玩花愿做内应,两人结为姐妹。后来木兰大败敌军,并与卢玩花同嫁状元王青云。与敌方女将( 公主) 成亲是此书添加的重要情节。

  进入民国时代以后,木兰故事开始频繁进入戏剧、电影、电视剧领域。1912 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与齐如山合作,将《木兰辞》改编成京剧《木兰从军》。全剧共 29 场,分头、二本两次演完。梅兰芳既唱旦角,又反串小生,在戏路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成为梅兰芳早期的代表作,影响深远,至今京剧及各剧种的演出,多以梅兰芳的脚本为基础加以改进。1943 年,马少波创作了京剧《木兰从军》。其后,参照京剧《木兰从军》和《木兰辞》故事的戏剧作品遍及各个不同剧种,如越剧《花木兰》( 姚水娟、袁雪芬、竺水招等先后饰演花木兰) 、评剧《花木兰》( 崔连润饰演花木兰) 、黄梅戏《花木兰》( 韩再芬饰演花木兰) 、粤剧《木兰从军》( 红线女饰演花木兰) 、桂剧《花木兰》( 罗桂霞饰演花木兰) 等,其中影响最广的是豫剧《花木兰》( 常香玉饰演花木兰) 。因为此剧推出时全国上下正处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当中,《花木兰》的演出引起大轰动,而剧中的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也被广为传唱。迄今上演过木兰戏的有 20 多个剧种。

  除了京、豫、越、粤、桂、黄梅戏外,上演过花木兰戏剧的还有昆曲、秦腔、平剧、川剧、潮剧、沪剧、汉剧、楚剧、曲剧、壮剧、莆仙戏、龙江戏、怀调剧、山东梆子、广西彩调、河北梆子、古装乐剧等 20 多个剧种。1926 年,京剧《木兰从军》被拍成电影,这是木兰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梅兰芳饰演花木兰) 。1927 年,木兰故事第二次被拍成电影《花木兰》,影片( 胡珊饰演花木兰,导演李萍倩,编剧刘豁公) 讲述匈奴进犯中原,朝廷征兵抵抗,木兰男装以花安之名代父花弧从军。花木兰原已许配给韩士祺,韩士祺也从军并与花木兰在同一军营中。在韩士祺和战将金得标、包锦荣的配合下,木兰率军大败敌军并将敌军赶到关外,凯歌而还。朝廷论功行赏,木兰辞不受命,解甲归田。数日后,诸将奉命探望木兰,见到的却是妩媚的女郎,诸将大惊,尤为惊骇的是韩士祺。电影开始在木兰与军中战友之间添加故事。而胡蝶的堂妹胡珊也因此片一举成名。1928 年,木兰故事第三次被拍成电影《木兰从军》( 李旦旦饰花木兰,编剧、导演侯曜,民新公司) ,李旦旦不仅是著名的电影明星,而且是中国最早的女飞行员,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花木兰”。

  1939 年,华成影业公司再次将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木兰从军》,这部由卜万苍导演、欧阳予倩编剧,陈云裳饰演花木兰的影片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曾创造连映 85 天的票房纪录。扮演花木兰的女演员陈云裳也因这部影片而成为当时的超级明星。影片故事与1927 年版最大不同是将木兰从小许配的对象这个从《雌木兰》开始的人物关系前提设定改掉了,即不是父母之命、从小许配,而是在战斗中萌发情感,这一改变应是受“五四”以来爱情婚姻自主的影响。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以花木兰故事为内容的电影共有四部。即 1951 年香港的粤剧戏曲片《花木兰》( 任剑辉饰演花木兰,编剧导演陈皮、顾文宗) ; 1956 年大陆的豫剧戏曲片《花木兰》( 常香玉饰花木兰,导演刘国权、张辛实,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1961 年香港的粤剧戏曲片《花木兰》( 凤凰女饰花木兰,编剧李寿祺,导演黄鹤声) ; 1964年香港的黄梅戏戏曲片《花木兰》( 凌波饰花木兰,编剧葛瑞芬、费安娜、董千里,导演岳枫,邵氏电影公司摄制) 。这一阶段的木兰电影基本沿用戏剧故事,并采用戏曲艺术片的形式,在故事与人物框架上并无大的变化。其中 1964 版的《花木兰》在东南亚影响较大,著名女星凌波因此片的表演获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明]新疆社会转型中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程度研究
下一条: ·[蒋小平]“情”与“节”的变奏
   相关链接
·[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李涵]倡导新时代“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尚
·[林玲]神性与伦理:虞舜孝感动天故事的经典化·[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林孟蓉]台湾彰化福海宫风水传奇与签谱探析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段永升]龙头棺罩葬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心理探析
·[何彬]隐居民俗与孝道·[黄义枢]稀见传奇《毘陵驿节义仙记》述考
·[尹德翔]《丁约剑解》与传奇文体问题·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孙英芳]论中国民间宝卷中的道德规劝·[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皮影戏《花木兰》获国际木偶大奖·[张润平]祖神信仰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王铭铭]郝师:一个别具传奇的师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