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在东乡族研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者观点、视角较具创新性,或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文章低水平重复,或者文章中错讹百出,有时候还会误导研究者。如有些论文称东乡族源的土谷浑为主说是马通提出来的,并为很多人转用。实际上,他只是在文章中提到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并在后文对这种观点加以质疑和否定,在该文中,他的观点是东乡族族源中以“中亚人居多”。这种以讹传讹的做法对学术研究是有很大危害的。
3.研究论文不够规范化。就目前东乡族研究成果看,有些研究者还没有学术研究规范化的观念。如引用别人的成果而没有注释说明,或者引文的出处标注错误,根据提供的注释线索,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是比较常见的。
4.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早期研究东乡族的学者比较少,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的研究梯队,他们通过积极努力,不断从不同视角充实着我们的研究内容。
5.田野调查再次兴起。我国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的,搜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的田野调查进行得不多,对东乡族也是如此。目前,学者们对田野调查很感兴趣,新的调查资料不断涌现,并有多部(篇)高质量的调查专著和论文问世。
6.学生研究的实践性增强。今天的东乡族研究,已经不是单纯的书斋里的学术,很多学者将自己的研究选题和现实联系起来,考虑如何促进东乡族的经济社会进步、改善东乡族的经济生活、增强东乡族的民族精神等,从而增强了学术研究的实践性。
四、东乡族研究前景分析
东乡族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不应停留在现有研究成果上,而应根据东乡族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该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下面,结合自己对东乡族的理解和认识谈几点看法:
1.应加强对东乡族历史和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在进行有关东乡族历史研究时,经常因资料少,使研究始终不能深入下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并不是东乡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已枯竭,而是我们没有尽力发掘。如《甘肃兰州府河州应征光绪十二年粮石总数、民欠未完数征信册》(此外还有十四年、十六年等各年份的,甘肃省图书馆藏),记载了大量东乡二十四会各社各户(包括户主姓名)欠粮状况。又如《清河州契文汇编》中辑录了大量有关东乡族买卖房屋、田地等方面的契文,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类似的还没有挖掘出来的历史文献还有很多,我们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学者们能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借助新的文献资料,将东乡族历史研究推到一个新高度。
2.转换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深化研究。现有的文章大部分是以传统的研究思路进行的,如果不随时代的变化更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长此以往研究难免会走向僵化。如对东乡族族源的研究,历来是以历史学溯源研究方法为主,如果我们继续以这种方法研究,就很难有所突破。在这方面,马兆熙作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他的论文《东乡哈木则宗族的形成与发展考察研究》,跳出历史考证的窠臼,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材料,对哈木则宗族的来龙去脉、发展变迁作了详细的论述。虽然文章中也存在资料运用上的一些问题,但是必须看到,他的这篇论文为我们探索东乡族族源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路径。如果循着这样的研究思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调查研究,对弄清东乡族的族源和发展很有借鉴意义。此外,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台湾学者王明珂提出的“边缘研究理论”[10],从东乡族的认同“边缘”入手,来探讨东乡族族体形成与文化的构建,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思路。总之,研究方法、思路是多样的,我们还可以将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到东乡族研究中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