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口金字塔显示未来人口开始由稳定向缩减过渡。人口金字塔图形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平武县羌族人口金字塔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属于比较典型的缩减型特征,即: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人比重较大,塔形呈现上宽下窄的形状。这是由于过去人口增长率高,变为近年人口增长率低所致,它反映出平武县羌族人口数十年间的发展、变化脉络。
55岁以上塔身部分则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的发展变化。50~54岁组,所处塔身部分明显宽于前面年龄段,是人口发展的第一个高峰。45~49岁组则明显凹陷,反映了60年代初期人口急剧减少,增长缓慢,甚至连续几年负增长的特殊阶段。此后,人口开始了长达15年的快速增长时期,是人口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反映在30~34岁、35~39岁、40~44岁三个年龄组,成为塔身中最宽部分。从29岁往下的5个年龄组,塔身基本维持在相同宽度,说明在连续25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呈现稳定状态。值得关注的是0~4岁年龄组,由于人口急剧减少,使金字塔基急剧收缩,比重仅多于70岁以上3个年龄组。其缘由为该村较低的生育水平造成5年里出生人口不足以补偿死亡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
四、结语
以平武羌族为代表的羌族边缘区人口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历史人口减少与历代统治者施行的民族政策以及汉文化的不断涌入、融合,直至作为强势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不无关系。使得这一区域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淹没在汉族的巨大人群里,淡化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直至新中国成立 54年后,这些人群才逐步落实政策,重新回到羌族的大家庭里。
2、平武县的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良性发展。平武县计划生育工作始步较早,1958年成立县节制生育办公室,1975开始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人口由过去自然状态的盲目生育向有计划地生育转变。同时,计生技术服务站点建设深入乡村,计生工作人员服务周到,节育技术措施得当,优生优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计划生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使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3、年轻一代的观念转变,初婚年龄推迟,促使生育率保持在低水平。乡村外出劳务人员增多,仅水口村就有约四分之一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他们中的年轻人比父辈更见多识广,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养育子女所要付出的精力,承受的经济压力和教育支出等都是巨大的,许多年轻人不愿过早结婚生子。在水口村的调查显示,人们的初婚年龄后延,24岁及以前的适婚人口全部尚未婚配,25~29岁人群也有63%以上未婚。这也是近几年生育率下降,维持在低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4、农村独子家庭的奖励扶助到位,动摇了传统“养孩防老”观念的基石。从2005年开始,政府以现金的方式兑现了对农村独子家庭的奖励扶助,年满60岁的独子夫妇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尽管补助的钱不多,但这些已经领取了独子证的家庭感到是政府对他们响应号召、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肯定,切实关心和扶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政府的这一举措,极大地触动了人们,据调查目前农村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明显增加。
尽管平武羌族人口增长稳定在低水平,人口发展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但0~4岁人口的急剧减少,连续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呈现缩减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当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低生育水平是计划生育的调控结果,尽管人们的观念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传统观念在乡村的巨大影响依然存在,因此,计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得有丝毫松懈。但是,面对未来缩减型人口发展,年轻人日渐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渐渐加大等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都要求我们提前研究对策,做好应对准备,以确保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效,促进人口继续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注释:
①转引自李绍明著:《清〈职贡图〉所见绵阳藏羌习俗考》,载《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第101页,袁晓文、李锦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②③④⑤⑥⑦转引自曾维益著《龙安土司》第154、154、155、159、158、161、170、171页,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内部出版),2000年。
⑧⑨平武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平武县志》第203、204页,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年。
(本文原载《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3期第14~17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