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张朴]羌族边缘区人口的演变及构成特点
——以平武县羌族人口为例
  作者:张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1 | 点击数:8063
 

 

内容提要: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羌族人口增长迅猛。到2000年“五普”时,其增长速度在各民族中位居第二。位于羌族聚居边缘区的平武羌族人口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羌族人口的兴衰、演变和发展趋势,论证了社会变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羌族;边缘区;人口;演变
中图分类号:G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42(2007)03-0014-04

平武县位于羌族聚居的边缘区,隶四川省北部绵阳市。东接广元市青川县与绵阳市的江油市,西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南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比邻,北同甘肃省文县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交界。县境面积5959平方公里,全县人口18.79万人。是内地通达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带之一。平武县境内人口以汉族为多,约占总人口的64.46%,其余为藏族、羌族、回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羌族主要分布在县南豆叩区的平通、豆叩、大印、锁江、平南和徐塘6个乡镇,与北川羌族自治县相连,属于羌族聚居区的东北边缘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县羌族仅有10余人。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从1997年起,先后有3万多人逐步自愿恢复羌族的民族成分。同时,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其聚居地区相继成立了6个民族乡(镇)。
 
一、社会变动与平武羌族历史人口之演变
 
平武县的羌族溯源追至史料记载的“白草番”。《万历武功录》卷五《白草、凤村、野猪窝诸羌列传》中记载:“白草者,石泉诸羌也”①。石泉即今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部以及平武县部分地区,羌族主要聚居在县境西部与西北部的“青片、白草、四十二寨”。现今北川的白草河流域有片口、小坝、开坪、禹里诸乡,平武的羌族亦聚居于与此相邻的几个乡。
由于资料缺乏,史上平武的羌族人口数量曾经达到什么规模,其人口的各种构成如何,如何演变等已很难全面了解和描述。但从零星的材料也可推论,在今天平武羌族聚居的6个乡(镇)范围内,当时白草番诸羌人的数量不少,影响很大。
明代的史籍中,有许多关于白草番诸羌的记载,列举如下:
《明史·四川土司》载:“四年(成化四年),(阎)礼复奏:‘白草诸番拥众寇安县、石泉诸处’”②。
《明实录·宪宗实录》的记载:成化四年,镇守四川太监阎礼等二月上奏:“松、茂等卫所属白草坝等番,拥众屡寇安县辕门坝、石泉大方关等处”;三月又奏:“白草坝等处番蛮纠合各种番簇,攻劫龙州、江油等处”;十二月四川龙州宣抚司土官副使李胤实奏:“蛮贼三百余屡掠大印、旧州诸乡”。成化十一年,六月四川镇守太监梅忠等奏:“守备龙州指挥邹瑄、分守土官副使李胤实,屡被番贼入境,杀掠人畜无算”③。
又据《薛氏宗谱》记载:“成化十一年(1475年),被番杀掳大印、旧州土民,烧毁了江油县治”④。
又《石泉县志·武备志》载:“成化十四年,攻白草坝西坡、禅定数大寨,崭获无算。”“再讨平白草坝余孽,先后破灭五十二寨,贼魁皆歼,余一百五十寨,悉献马纳款。”⑤
另《石泉县志·武功志》载:嘉靖十四年春正月“白草坝蛮屡寇坝底堡,都御史马昊檄都督何卿击败之。”《石泉县志·边防》载:嘉靖二十四年“白草蛮攻陷城堡。”“二十五年,白草坝番陷平番堡”⑥。
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载:“白草番隶李通判嘉,在府西南四百里…北抵平武县境。…上下白草凡十八寨,部曲素强,恃其险阻,往往剽夺为患。嘉靖二十五年,大征,用兵三万七千…”⑦。
今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羌族总人数,包括老幼亦不过3万余人,而明王朝一次出兵镇压的兵力就达三万七千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白草番人的数目不小。尽管这些史料不能说明当时平武豆叩地区白草羌人的数量规模有多大,但其活动频繁,而且“人多势众”是显而易见的。
另据《平武县志》载,到清朝初期,县内少数民族人口仍占当时龙安府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清中期以后,因政府改土归流强制汉化,大量羌人放弃本民族族称,加之民族融合引起的自然汉化,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减少。此后,随着外地汉人的迁入,至民国时期,县内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羌族聚居的6个乡镇,已无一人登记为羌族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丁艳霞 朱尉]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研究
下一条: ·[陈文祥]东乡族研究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相关链接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柯小杰 余林玲]民俗与旅游相融合 打造羌族文化名片·[杨杰宏]传承中的再造:羌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境及特征
·[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国图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
·[柯小杰]夬儒节:羌族节日民俗的复兴·[卞世香]关于羌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几点思考
·[李虎]论传承人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张曦:《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林继富]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马小鸿]文化空间视角下羌族瓦尔俄足节文化的传承·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
·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王明珂谈人类“村寨”中的女巫恐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