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篇古老的神话色彩浓厚的民间寓言。千百年来它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故事阐明了一个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大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事,只要依靠群众,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相信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愚公移山》在这次“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推荐活动”网民的“公投”中,名列榜首,这不是偶然的。愚公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化身,人们热爱、歌颂愚公,就是热爱、歌颂伟大的中国人民。
点评人:杨亮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专家组专家)
《人参娃娃》
这是一个非常优美、充满童趣的故事。一个被大和尚虐待的小和尚,却在与人参娃娃的交往中,非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获得了人生的至上快乐,这是弱势群体的一种美好幻想,也是民间童话最迷人的地方。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由奇异的魔法来达成。人参娃娃就是这样的形象,他活泼可爱,爱憎分明。故事对小和尚强调童真的欢喜,而对于大坏蛋老和尚,则以可爱的形式予以惩戒。小和尚尽管神奇,但终究只是一个小孩,最后被老和尚逮住煮了吃。可他是不会死的,最后小和尚到天上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老和尚不死心,又去求老农种上奇异的庄稼要追上天去,但老农好奇,结果摔死,老和尚也终于黔驴技穷。从此小和尚可以在天上人间自由来回,幸福无比。这是孩子们最高的理想。
点评人:陈泳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以德报怨》
一位老汉带着三个儿子,多年受到邻居武状元的欺负。他晚年时想选一个儿子当家,于是让三个儿子出门每人做一件有功德的事,以便从中考察他们。大儿子在水边救助了一个孕妇,二儿子救助了一户发生火灾的人家,三儿子救了长期欺负他们的武状元。老汉选择了三儿子当家。他认为,三儿子之所以救武状元,是考虑武状元可以为国家征战,而国家安定了,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他没有计较家庭与个人的恩怨。这样的人当家才会顾全大局,分清轻重缓急,同时也会感化武状元。不能不说这位老人是位胸怀宽广、着眼未来的智者。
点评人:常祥霖(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专家组专家)
故事选登
梅氏发家
在复州,每逢春节时,常常能看到一些人家门框上贴着“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这样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怎么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呢?
那是在道光年间,复州城东六十里有个叫大龙口的村庄,庄南有方圆五里的平原,南端横着一座两头高中间凹的山叫马鞍山,山下居住着一户姓梅的人家,老少十口人,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儿孙满堂。一家人靠梅延令、梅芳令兄弟二人协力谋生,人丁虽然兴旺,可是家贫,终日难得温饱。为了养家糊口,有一年正月初一,老大梅延令发誓,要上长白山一带去挖参,不发财绝不回家。老二梅芳令也表决心,要出钱买一匹骡子去熊岳城德盛隆驮货回来摆摊卖,维持一家生活。
一次,梅芳令从熊岳返回龙口的途中,发现路旁草丛中有个凸凸的粗布钱褡子,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装着沉甸甸、满当当的金条和元宝。失主是谁?再仔细看,发现钱褡子上有德盛隆的标记。他心里豁然一亮,拉回驮骡,要返回熊岳找失主。偏赶上这骡子犯了怪病,看天色黑了,任凭生拖硬拉、鞭打棒敲,死也不肯往回返。梅芳令担心失主着急,便撂下骡子,趁夜深人静把钱送给了失主。
老板清点失物,分毫不差,非常佩服这个平日常见的小贩,以盛宴款待了他。临走时,老板拿出金银的一半酬谢他,梅芳令婉言谢绝:“君子不受外财,我还急着返回!”说完欠身告辞。老板心里过意不去,就说:“既然要走,我也不强留,只求你稍等片刻。”说着,就把柜上所有的人叫到柜前,指着芳令,称赞他拾金不昧、赏金不收的高尚品格,告诉柜上的人,今后他再来办货,一律赊账,不收现款。
从此,老梅家就把这个无本生息的买卖开起来了。芳令把远在长白山挖参的哥哥也叫回来了。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文明经商,信誉第一,名声大震,商店起名叫“德信隆”,不出几年工夫就家财万贯了。
复州县太爷知道了梅氏的发家史,专程前来为他贺喜。盛宴之上,县太爷观赏着门前马鞍山的风景,即景生情,挥笔便把“德信隆”改名为“山成玉”,接着又写了“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的对联,这副对联一直保存下来,成为梅氏家族的传家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年09月2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