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中国民协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开展的“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推荐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专家从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中推选300篇故事;网民从公布的300篇故事中推荐100篇并撰写推荐意见;专家对网民推荐的100篇故事进行审核,并对网民的推荐意见进行评议。本次活动自始至终得到了民间文艺学者及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现摘编有关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编者
立足中华传统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观
刘晔原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思维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长期认同和践行的文化则是民族价值观生成的坚实根基,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尺与源流。
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价值观缺失甚至负价值观盛行的问题也日益显著,“礼失求诸野”,在不断改变口号让人无所适从的状况下,我们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总结和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应当代社会的精华,在突出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获得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的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广大网友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关系,并重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道德力量。
释放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
我国的民间故事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童年最好的精神营养,那个战胜狡猾的恶狼的小姑娘,那个得到小狗和公鸡帮忙耕种的小弟弟,那个虽然出身卑微却美丽善良的白娘子,那个虽然贫穷却孝顺父母而得到天女爱情的牛郎……给了我们最初的美善慧的良知,给了我们最基础的公平民主的启蒙!那些带有些许因果报应的训诫故事、带有反讽色彩的讽刺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做人的良知和底线;那些充满正义和智慧的狄仁杰、包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法律的威严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平等意识;而那些激动人心的杨家将、岳家军、戚继光抗击外寇侵略的故事,让我们崇敬他们的家国情怀,懂得保家卫国的使命和义务。在民间故事被当代教材替代、儿童故事被白雪公主垄断的当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比《四库全书》总量多出一亿字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分门别类地把中国传统故事载入其中,供大家欣赏。现在从中精选出百篇故事参加三大网站的活动,我们会从中看到祖辈的精神营养,看到中华千年的金科玉律,会更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认同底蕴。
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让年轻人更好地参与和接受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当下英语强力袭击的国际文化语境下,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面临多重危机,活跃度不高。在资讯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下社会,传统文化如何吸引年轻人,为更多年轻人所熟悉和认同,是重温和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关键。当下的年轻人普遍缺乏真正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找到一个好的方式以及合适的载体,生搬硬套会与受众形成隔膜甚至障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均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索,寻找有效的载体和形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主办的这一推荐活动也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参与这个活动的网友借此机会能阅读大量经典的传统文化成果,并思考和借鉴其中的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德”的训示和启迪,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百善孝为先等很多文化元素,其核心就是“德”,这些精神财富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可以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外来的、不是神谕的、不是杜撰的、更不是强加的,它就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就在我们祖祖辈辈践行的美德中,就在我们不断发展创造的中华智慧活力中!“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推荐”这一活动为广大网友创造了一个重温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良机,提供了一个思量和认同民族凝聚力的平台,搭建了一个铸造和激发民族灵魂和活力的契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年09月2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