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记者 唐红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27 | 点击数:5627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实现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历程中,如何更好推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儒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弘扬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

  五年一届的纪念孔子诞辰暨大型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四届。相较往届会议,本次会议更加关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正如习近平所强调,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从此次提交的200多篇中英文会议论文主题来看,儒学与社会和谐、儒学与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儒学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的价值观、儒学与生态、儒家家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儒学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成为论述焦点。比如,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徐正燉(韩国)认为,儒家的“仁”及其和而不同的追求,可以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儒家关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和国家关系的论述,对义与利的辨析,对人应具有理想的德性和责任的要求,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提出,儒学提出的天下观即国际观充满智慧,它以仁爱和谐为基础,认为天下是一家,具有中和理性,西方的实用理性如能吸收儒家的协调智慧,必将有益于树立新型国际观,共同推动世界摆脱纷争,走向和平。

  在论述儒家思想中的生态观时,学者们不仅探讨先秦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成己、成物实践中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还诠释对比了中西生态观的不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现代西方哲学与文化,往往要求从公正、平等、权利的观念来建立人对自然的道德态度,把公正、平等的态度扩大到自然界等。相比起来,儒家传统则主张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由此建立起人对自然事物的道德义务。

  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学智告诉记者,整个儒学界正在由过去重视研究儒家历史转向重视研究儒学如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过去很多国外学者只把中国儒学当作博物馆里的“展品”来研究,而现在,他们把儒学看作活在当代的思想,更加注重研究儒学在当代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作用。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

  习近平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当下,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魏涛认为,探究传统儒学价值观与当代价值观的重构之关系,在返本开新中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建设,是赓续中国文化血脉,深入推进中国社会改革稳步前进的必由之路。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09月26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百名学者齐聚湖北探讨孝道文化
下一条: ·习近平: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 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相关链接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以清朝杨炳《习武序》为个案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招生启事·[朱家钰]一幅“孔圣人”外销画背后的信仰观念
·众名家新作首博初聚首 相约老舍120周年诞辰纪念·邹昌林:《中国礼文化与儒学研究》
·纪念居素普·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纪念文艺家周巍峙诞辰100周年专题
·[周七月]父母给我们的教益无穷·[吴为山]他的谆谆教导使我时刻不敢懈怠
·[李松]“打杂”的境界·[刘魁立]周老的立德、立功、立言
·[雒树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孙家正]存感恩于先贤,寄厚望于来者
·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刘奇葆:在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习近平: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 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