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卫纯]“中国龙”如何“发明”?
  作者:卫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20 | 点击数:3837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施爱东 著 三联书店 2014-8

  ◎卫纯

  最早接触施爱东,除了他那本在民俗学界造成不小反响的《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外,还有每年“1217俱乐部·年度书系”的《话题》系列,其质疑郭德纲、解构韩寒、批评公知,嬉笑怒骂,自成文章,真有些“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的意思。

  没想到他新近从日本回来后,不只是对“中国龙”发了论,而且还说这是西方人的“发明”!

  施爱东这本书名曰《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从近古到近代以“龙”为核心的中国政治观念与文化困境。我们大家往往知道龙是和中国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的标志性意象,但却不一定熟悉,它也是自16世纪传教士入华以来向海外不断演绎、变形的民族形象。施爱东在日访学期间,恰好阅读到大量东京大学和东洋文库的一手资料,从中勾勒出一条以龙为代表的中国政治、文化与民族形象在海内外的变迁线索,兼及中国人“猪尾辫”(猪形象)和“睡狮”说(狮形象)的辨析与祛魅,将海外视野中的近代中国政治、民族形象,以及相应的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做了比较系统的呈现。

  这本书最主要的方法,是借助了统计,对同质材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设定了严格的样本边界,建立了多组有效的样本群,呈现出的是全书各章节既各自论题独立,又通过时间和“龙政治”、“中国形象”等线索串联,使得彼此联系。书中的这些论述植根于材料的挖掘,同时每一章都限定论题的边界,尽量将论述与结论都控制在自己能够把握的状态里。所以像西方近似于“龙”的dragon的讨论,就不用纳入到这个论题中来,也就保证了“中国龙”的纯粹性。

  而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有大量丰富的图片——主要是19世纪以来对中国人形象进行象征性夸张塑造的欧美政治漫画,以此揭示中国在近代世界格局中的文化困境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动力问题(如闻一多等人对“龙图腾”问题的研究)。在相对枯燥的材料爬梳中,作者有意识地以图证史,并且对图片所传达的政治想象、民族国家、欧洲中心主义等要素有敏感而又准确的解读,这在一本学术普及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读者愿意翻翻这本书,看到这些图片,就会理解施爱东在书中所说的“痛心”体验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龙的发明》既是一本解构之书,也是一本建构之书。它解构了龙在中国古代以来的神圣传统,伴随而来的又建构出一条西方通过龙想象中国的历史线索。因此,在解构与建构之间,中西方对于“中国龙”也都有各自的加载和消解。所以即便是从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来讲,阅读这本书也是很有裨益的。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4-09-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郝苏民]乐本苦中品人生
下一条: ·[文心]中国龙:传说之外的真相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
·[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徐金龙]“六化六能”:影视动画对非遗资源的转化创新
·[谢景雯]金龙四大王研究回顾与展望·[王圆圆]文化空间的再造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毛岸茜]屠龙的哪吒·[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