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艾菊红]傣族水井及其文化意蕴浅探
  作者:艾菊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7 | 点击数:8286
 

 

内容提要:傣族水井的建筑造型独特,它融雕塑、绘画和实用为一体,是傣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它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传达出傣族具有小乘佛教信仰和原始宗教信仰相互结合的宗教信仰特征,以及傣族人爱水、喜水的水的文化特征和道德观念等。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傣族水井值得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傣族;水井;造型艺术;文化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在世人的心目中,傣族与水的关系似乎比其他民族更为密切。所以古往今来,凡是记载傣族和傣族先民的文献,无不将他们与水联系在一起。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水是生命的源头,是圣洁和美好的象征。
既然傣族人如此热爱水,那么傣族对于日常使用的水井当然就十分重视。不仅建筑形式引人注目,而且其中包含着傣族人对水的深厚感情,也蕴涵着一定的文化含义。看傣族水井,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令人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独特的水井造型艺术
 
傣族水井极具特色,通常每个村寨都会有一到两口水井。水井的建筑由井底、井台、井栏和井罩、排水沟等构成,皆为精工砌筑,整个水井浑然一体,造型别致。[1]其中的井罩最有特点,那是人们为了保护水的清洁而加上的,形成了傣族独有的水井建筑艺术,它融雕塑、绘画和实用为一体。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其水井的造型差别很大。
西双版纳地区的水井井罩样式比较丰富,造型美丽,其中的绘画装饰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圆形 井罩圆底圆顶,像一个蒙古包,顶部主立一根铁杆,挂着一串小银铃,微风吹来发出清脆的“叮叮”声。井罩的顶部、墙体绘有各种彩色的风、云、花草、树木等图案,井口两旁一对彩塑麒麟守卫着,昂首朝天,十分威武。
单塔式 井罩有方有圆,顶部修造一座小塔,塔身镶嵌着反光的小镜子,塔基、塔身绘有各种图案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群塔式 井罩的顶部中央有一座主塔,周围造四座小塔,每座塔的顶部都立一杆铁针,挂着银铃和金属三角旗,塔基有各种人物活动浮雕,美观典雅。
动物类 井罩的顶部为单塔形,两条泥塑长龙盘卧,龙头对着井口,张牙舞爪,似有不容侵犯之势。有的顶部圆形,上塑展翅的凤凰、戏水的金鹿等等。[2](209)
德宏的井罩形式比较单一。多选用砾石制造成一座长方形石龛,龛楣雕饰波纹,两端伸出龙头,昂首张望。龛脚左右蹲着一对小巧的石狮,守卫着水源不被污染。最美观的是石塔,它被托在石龛上的方形坡式石盖上,石盖的四角长而翘起。塔分三层,下大上小,四壁上雕刻有龙、象、孔雀等图案。每层都有一个石盖,形制与石龛上的一样,而且一层比一层小。在每层顶盖之间分立着四棵圆形石柱,与塔身方圆结合,整体对称。当方形石盖层层缩至顶端时,形成一个笋状尖柱。整个井塔的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美观大方。[1]
傣族水井上非常讲究装饰,尤其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井上,很多都装饰有各家捐献的圆镜,这些镜子嵌在井罩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则增加了水井的美感;二则可以吓走飞鸟走兽,不使它们接近水井,以保持水井的清洁。井罩内还挂有一面大镜子,这是傣家人利用镜子的光线反射,观察光线较暗的井罩内水的清洁程度。
水井上绘制的图案和塑造的雕塑,大多是傣族人民喜爱或者崇拜的动植物,整个水井显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是傣族地区一大特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蔡英杰]太阳循环与八角星纹和卐字符号
下一条: ·[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关链接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杨嘉欣]从“一湾一井”到“自来水入户”:眉山市仁寿县镇龙村用水方式变迁现象探析·[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
·[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
·[郭中丽]傣族孩童教养互动机制研究——以云南沐村傣族为个案·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
·[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