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唐晓刚]疾步哪知老将至──近记周巍峙
  作者:唐晓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3 | 点击数:5675
 


  到巍峙同志身边工作已近20个年头,巍峙老工作的认真与激情、处世的豁达与严谨、干事的细致与韧性、为人的谦逊与亲和,时刻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在他身边工作的时间越久,他身上值得学习与回味的东西也就越多。

  周老的不老情怀

  巍峙同志今年已经98岁高龄,他担任过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可他不愿人称其周部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同样不喜欢人称其周主席。他说,同志之间可称我巍峙同志,年岁差不多的可称我老周,年纪轻的也可称我周老。90岁时,他将多年撰写的文章汇编成册,出版了5卷本的文集,取书名为《年方九十》。年逾九旬后,他常与人说起自己“不想病、不想老、不想死”。他说,这些东西不要去想它,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多做些工作,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80多岁时,周老用上了手机,那时的手机还鲜有手写版,短信省钱,没学过拼音的周老硬是将短信常用字,查字典记录在本子上,标好拼音以备不时之需。出差时发短信,遇到不常用的字,会敲开我的房门问我怎么拼写,将外出的所见所闻和平安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报给家人和朋友。有一次陪周老在山西出差,省委接待处的同志见到周老用手机发短信,感觉很是神奇,惊呼:“你这个老汉儿,真是了不起!”他哪里知道周老背后所做的功课。

  印象里,陪周老到上海出差的次数最多。因同是干文化工作的原因,与曾经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丁锡满同志和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伦新同志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周老每到上海及上海周边出差时几个人总要小聚一下,用上海话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两人比周老小上十几岁,时间一长,三个老顽童相约彼此竟以小周、小丁、小李相称,谁若呼错要受罚请吃饭。今年6月周老到杭州休假疗养,丁、李二人率上海众朋友赶到杭州相聚为周老祝寿,丁锡满饱含深情写下一首《周公赞》,周老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云:古有周公,国之大贤。今有周公,人之范典。德若高山,巍峙天边。学如大海,容纳百川。领军文场,功垂史篇。寿高九八,行若少年。自称小周,童趣盎然。可师可友,吾等喜欢。祝觚请觞,共仰文仙。

  畅销世界的《哈利·波特》面世后,周老也成为一名“哈迷”,出一本买一本,出差在外,上床后读上一段,感受一下哈利·波特的世界。我想周老能保持不老的童心与这也有关系吧。

  周老的文化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民族的DNA。

  当了一辈子文化官员,对于文艺,周老有许多自己的见解,也有许多论述,我就不多言了。我只讲最近这二十余年周老做的一件事,一件于中华民族功德无量的事。那就是动员全国十万之众参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收集、整理、编纂和出版工作。了解周老的人,都说周老在文化界做过许多为我国文化发展打基础的工作,这应该是其中的一件。从最早的一部《中国民歌集成》发起编纂算起,到2004年最后全部成书出版完成,十部集成志书的编纂历时25年,这中间周老还担任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的领导职务二十余年,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还要他参与和处理。

  1986年周老从文化部领导岗位退下来时已是古稀之年,他自拟并书写了“疾步哪知老将至,攻关何惧路艰辛”的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自勉。当时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进展很慢,有的省由于领导不重视,工作几近停滞。他谢绝了中央领导要他担任群众团体负责人的邀请,全身心地投入到集成志书的编纂组织领导工作。从国家、民族间文化传承之争,到城市间文化发展的源流变化;从总编辑部人员的配置,到出版的录入与照排系统的建立;从编纂经费的落实,到深入地方向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志的宣传与推动,如此等等,事必躬亲,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此,他每年出差在外都超过100天,进行督促与宣传。在中西部的省份出差条件有限,住宿时经常停水停电,在省里审稿时,接待部门有时会安排他在稍好一些的地方住宿,可他却坚持与编辑部的同志们住在一起,同甘共苦。见到省里分管文化的领导,他常常因宣传和落实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而忘记了吃饭,以至后来省、自治区的领导见到他都是谈完集成志书工作再用餐。

  为了促进和推动工作,周老想了很多办法,如:江苏省十卷的编纂出版任务最先完成,召开表彰会,在全国文化系统内进行通报表彰。利用召开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间歇,找集成工作落后省份的厅(局)长谈话,一起分析原因,抓组织落实。集成志书出版一百卷时,请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了盛大的表彰会,在京的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为大家鼓劲加油。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百卷表彰会会场中的一个场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总主编钟敬文老先生和周老趴在集成志书的展示桌前,将书揽入怀中,就像是呵护刚刚出生的儿女,那般至情至真。

  在十部集成志书全部完成的表彰总结大会上,周老深情地谈起编纂过程的艰辛和为了集成献出一生心血及至生命的人们,几度哽咽。他提到更多的是这支工作在最基层,风餐露宿,深入边远乡村、牧区、大山深处去采录收集的编辑队伍。他说,这些人甘守着生活的清贫,守望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群有责任感,挺起脊梁的文化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蕴含在民间的民族民间文化大量湮灭。回头再看周老当年与那批志同道合的文化人一起成就的这项惠泽后代的伟大事业,是多么高瞻远瞩,又多么有意义啊!5亿多字,300余卷,450多册,洋洋大观,将中华文化向全世界进行了最为直观的展示,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工程啊!

  在编纂的过程中,集成志书的现实意义就得以展现,有的人以收录的资料为素材,创作了戏剧、歌曲。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民歌小调。编纂的过程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某一文艺领域担纲的专家等等。在政治上,它也显现出了巨大威力,西藏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次仁玉珍曾说起参加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时的经历,当时有西方记者提问,说中国政府在灭失藏族的文化,她驳斥道:中央政府正在编辑出版我们民族的文艺集成志书,这是对藏民族文化最好的保护,恰恰相反,在外宣传这一论调的人却从未对藏族文化这么做过。她非常形象地说,不敢说集成志书的出版是反击诋毁我国文化政策的有利炮弹,但绝对是几发精准的子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年10月1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曹保明:“走”出来的民俗学家
下一条: ·[李韵]德若高山 巍峙天边──追记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