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作者:张朝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2 | 点击数:20398
 
[13]MacCannell,D.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2nd edition[M]),Shocken Books,New York,1989.
[14]MacCannell,D.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New York: Schocken Books,1976.
[15]MacCannell.,D.Staged Authenticity: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Visitor Setting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9):589-603.
[16]Trilling. L.Sincerity and Authenticit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37.
[17] Wang,N.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2):349-370.
[18]Yu Wang.Customized authenticity begins at hom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3):789-804.
[19]陈勇.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1-24.
[20]杜岫石.论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59(3):47-59.
[21]金岳霖.论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统一[J].哲学研究,1959,3.
[22]李旭东 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6.
[23]纳扎罗夫.纪录片中的真实性[J].世界电影,1953(1):52-61.
[24]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
[25]唐文明.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已之学”[J].哲学研究,2002(5):64-70.
[26]田美蓉,保继刚.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2-19.
[27]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社会学研究,1999(6):93-102.
[28]王晓晓,张朝枝.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J].旅游科学,2007(1):13-15.
[29]吴晓隽.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J].思想战线,2004(2):82-87.
[30]吴忠才.旅游活动中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J].旅游科学,2002(2):12-18.
[31]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5.
[32]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33-37.
[33]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2-68.
[34]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9-137.
[35]钟国庆.旅游体验真实性规律与景区经营管理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40-43.
[36]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M].旅游学刊,2007(6):42-48.
[37]马晓京.国外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问题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06(3):185-191.
[38]曹娟.原真性概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关于“佘家守护袁崇焕墓”案例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39]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2.
(本文原载《旅游科学》2008年1期,第1~8,28页,附表、注释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莺]泰国民族宗教概况
下一条: ·[华林]傣文历史谱牒档案研究
   相关链接
·[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
·[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
·[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段枚伶]非遗与景区旅游融合研究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程瑶]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程鹏]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旅游民俗学视野下的泰山遗产旅游景观研究
·[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陈佳慧 陈泽童 王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性别平等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