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年马来民族革命阵线(BRN)。1960年成立,领导人思想激进,大多曾是“旁多克”成员。“旁多克”是一些独立、传统的组织结成的网络,它们致力于伊斯兰学术研究和马来人运动。在意识形态上,它反对北大年国民解放阵线(BNPP)的主张,而与马来亚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斗争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反对殖民主义、反对资本主义;(2)建立伊斯兰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繁荣;(3)强调马来民族主义,实行单神崇拜和人道主义。该阵线计划分两个阶段实现其政治目标:首先脱离泰国,建立完全独立的“北大年马来穆斯林国家”,然后将它并入一个更大的马来社会主义国家,其版图从北大年一直向南延伸到新加坡。由于目标明确,北大年马来民族革命阵线逐渐成为泰国南部地区一个主要威胁力量。20世纪80年代,它的战斗小组不仅威震整个南部,而且在曼谷也有效地实施了各种暴力行动。但是,两个致命的弱点阻止它成为泰南最有影响力的分离组织。首先,它的影响力仅限于本地区,与“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等分离组织相比,它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其次,它的政治主张过于激进,在保守穆斯林占主要人口的泰南地区,它无法得到广泛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它虽仍在活动着,但已逐渐被“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和“新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边缘化。目前,该组织更像是一个地方性的犯罪团伙,主要活动是对南方的商业利益进行敲诈勒索。
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PULO)。在泰南地区活跃的各种马来穆斯林组织中,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最大。1968年,伊斯兰学者卡布尔·阿布杜拉·拉曼创建了该组织,许多成员曾在海外求学,思想非常激进。其军事组织是北大年联合解放军(PULA)。该组织意识理念的核心是“宗教、种族/民族主义、家园和人道主义”,其目标也是实现南方穆斯林几府的完全独立,“从泰国当局者的压迫下解放北大年马来人,让北大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此,它认为第一要务是提高南方穆斯林的教育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冷战时期,泰南地区的大部分政治暴力事件均由其所为。该组织之所以能量较大,重要原因之一是它获得了中东地区和马来西亚同教者(尤其是泛马伊斯兰党)的政治支持。这些外部支持不仅使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的“事业”合法化,也为它的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援:中东为它提供军事训练;马来西亚北部为它提供避难所。由于拥有这些后勤和策略上的支持,20世纪70—80年代,它在泰南地区和曼谷制造了许多起暴力与爆炸事件。1993年8月,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连续焚烧了南部三府34座校舍,同时实施了一次伏击战,并对一列快速列车和一座佛教寺庙进行了攻击。1994年,它涉嫌参与以色列驻曼谷使馆汽车爆炸案。1998年后,由于泰国和马来西亚政府加强了合作打击力度,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的活动因此陷入低潮。
新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NEW PULO)。1995年从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中分离出来,创建人为阿龙·木棱和海伊·阿布杜拉·罗曼·巴左(后者直至1998年一直担任新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政治派主席),目的是在北大年府实行自治。该组织活动频繁,经常针对警署、地方政府、学校等目标发动小规模攻击,但手段并不激进,一方面是企图保存其有限的实力,另一方面想加强南方伊斯兰分离运动的合法性。该组织的武装力量委员会最高指挥官哈吉·达霍·丹南在被捕前,一直负责协调和领导也拉府与陶公府的三个颠覆小组。他们不断制造一些小规模的爆炸、纵火和枪击事件。泰国政府认为该组织之所以能保持战斗力,主要是因为它也获得了马来西亚人的鼎立支持。1998年1月,泰马两国改善了边境关系,此种外部支持也随之被抑制。目前,该组织的活动能力已不如从前,尤其是军事领导人丹南及主席罗曼·巴左相继被捕使该组织更是一蹶不振。
(二)北部山地民族问题。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人口约70万。二战以来,北部山民有三大问题最令政府头痛:一是反政府游击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67—1968年的苗人叛乱,涉及清莱、难府等四个府的广大地区。二是山民坚持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砍伐大面积的森林,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据泰国林业厅估计,泰北山区居民每年每户毁林面积1—5公顷。1973—1977年的卫星照片显示,北部森林面积从9.584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6.8588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5.69%。(11)三是此地为“金三角”的一部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山民为了谋生多种植罂粟。直到20世纪70年代,泰国政府一直将山地民族视为“参与非法活动的鸦片种植者”。早从14世纪开始,当时的国王曾多次下令禁烟,1955年泰国政府宣布售卖鸦片为非法,1958年又通过了禁烟条例,但收效甚微。目前,要禁止山民种植罂粟,必须发展当地经济,光靠行政命令已不能解决0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