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黄莺]泰国民族宗教概况
  作者:黄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0 | 点击数:18391
 
基督教。1617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道明会及其他教派的传教士将基督教带入暹罗。1518年,葡萄牙使者到达阿瑜陀耶城,与阿瑜陀耶王朝签订条约,获得在泰国自由传教的权力。西方传教士在泰国开办医院,甚至建立了一些私立小学和中学。1688年,阿瑜陀耶王朝统治者对天主教采取限制,抑制了基督教的传播。目前,泰国的基督教徒人数较少,只有30万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这一比例在亚洲国家中是最低的。⑥泰国的基督教徒有一半以上居住在中部地区,其他居住在北部和东北部,信教者以华人居多。其中,50%以上的教徒信奉罗马天主教。20世纪30年代,一些新教组织联合组成了“泰国基督教会”,全国300多个新教团体中有一半以上隶属于该教会。
印度教。公元8世纪时传入,信仰者多为印度侨民,主要集中在首都曼谷。印度教的教会中心是设在曼谷比湿奴神庙的“印度达摩大会”。此外,还有一个印度教改革派“印度教平等”组织,成员有数百人,教会机构为“印度教徒平等协会”,主张取消种姓歧视,反对偶像崇拜。印度教的主要活动是兴办印度教子弟学校、图书馆等。印度的罗摩克里希纳教会在泰国设有几个活动中心。⑦
 
二、民族宗教问题
 
泰国虽然是东南亚地区民族融合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但国内仍存在一些民族宗教矛盾,最突出的是南部伊斯兰分离主义运动和北部山地民族问题。
(一)南部伊斯兰分离主义运动。泰国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暴力运动主要集中在泰国最南端的三府:北大年、也拉、陶公。三府居民均以马来人穆斯林为主。马来穆斯林最早移居北大年地区是在公元14世纪,他们的文化、宗教和社会政治体制与北方的佛教泰王国迥然相异。17世纪时,北大年王国发展成为马来世界主要的伊斯兰学术中心之一,其地位与当时的亚齐苏丹王国相若。⑧泰国曼谷王朝建立之后,一直想控制北大年地区,虽然当地的马来穆斯林组织了一些抵抗活动,但在18世纪末期,整个北大年王国实际上已处于曼谷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19世纪时,曼谷王朝为防止英国殖民者通过马来半岛对泰国的渗透,在北大年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直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在这些改革中,北大年的苏丹和酋长被纳入到泰国的行政体制中,实际上已成为“公务人员”。⑨1901年,泰国开始对北大年实行直接统治,该地区被划分为7府,虽然一些愿意放弃传统特权的马来人统治者当上了府领导,但他们死后,信仰佛教的泰人占据了最重要的领导职位。1906年,泰国统治者在北大年地区实行“孟松北大年制度”,并将该地区划分为北大年、也拉、陶公和沙敦等四府。26年后,“孟松制度”被废除,但四府的区划被保留了下来。
1909年,英国殖民者控制了吉兰、吉打等四个马来王国(均属现在的马来西亚),势力直抵泰国边界。同年,曼谷王朝与英国殖民者签订条约,以解决边境划界问题。根据该条约,北大年不再是一个马来王国,而成为泰国领土的一部分,“北大年王国”永远湮没在历史中。此后,曼谷王朝进一步强化了对北大年地区的中央化改革,内容包括加强税收、强制泰语教育、废除“落后”的伊斯兰习俗等。20世纪30年代,南部几府开始出现穆斯林骚动,高层马来人也从未放弃过“自治”的努力。19474月,北大年府伊斯兰委员会主席哈吉·苏龙向曼谷当局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在南方四府实行自治。曼谷政府拒绝了这一请求,并重新加强了曾一度松懈的同化政策,希望切断南部马来人和伊斯兰之间的联系,同时实现当地文化、语言和宗教的“泰化”。⑩
20世纪60年代开始,泰国南部穆斯林几府出现了大规模军事分裂主义运动。虽然各个组织的意识理念不尽相同,但目标都是以北大年为中心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自60年代到80年代,以袭击、暗杀、绑架、勒索、破坏、爆炸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离运动严重影响了泰南地区的稳定。虽然泰国政府在宗教上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政策,也给予了当地更多的自治权,但政治暴力活动一直延续到90年代。其中,以下三个军事分离组织最为活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晓峰]论村镇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下一条: ·[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相关链接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和跃]泰国民间故事中女妖形象的审美意蕴·[苏长鸿]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伦理困境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
·[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委员会年度会议聚焦数字创造力与人工智能·[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