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晓峰]论村镇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作者:陈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5628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是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及与某种风俗习惯相对应的活动形式。流传至今的民俗,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节日类民俗,如春节贴对联、元宵节闹元宵和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二是生产民俗类,如以物资交流为主,兼有文化艺术表演的庙会,丰收后的庆贺歌舞等。三是生活类民俗,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地方特点。四是礼仪类民俗,如春节拜年、结婚典礼、迎宾仪式、送终丧仪等。民俗活动总是要伴随着歌舞音乐和其它艺术表演,因而,颇能吸引村民参与或观览。所以,村镇居民总是把它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应该说,与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他们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主要文化方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农民已通过他们大胆的社会实践,突破旧观念和“左”的思想的束缚,把继承传统民俗文化和发展农村经济、普及现代科技、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寻找出一条继承、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建设新型村镇文化的正确道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消极的、陈旧过时的东西,正是通过形形色色的民俗活动,严重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村镇居民,使他们久久不能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村民举步维艰,这是我们需要下力气解决的问题。
乡镇企业文化。乡镇企业是村镇集体经济的主要支柱,它作为一种村镇重要的社会经济实体,集中了一个乡镇、村镇的优秀农民,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村镇中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文化也应运而生。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地理、人文及社会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特殊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文化。第一是乡镇企业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性。乡镇企业地处农村,企业文化主体绝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受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历史传统、农民文化心理的影响,职工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带有明显的乡土性。第二是乡镇企业文化与村镇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越来越多地担负着带动、影响和建设村镇新文化的重任。乡镇企业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精神,即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的主体观念、发展观念、市场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等等,这种企业精神是当今中国乡镇企业文化的时代精神。这也正是中国农民所欠缺的基本素质。乡镇企业文化对村镇文化渗透、影响,能促使村镇居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第三是乡镇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所以,乡镇企业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既是乡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村镇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宗教文化。村镇文化中的宗教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带有宗教色彩、教徒和非教徒都可以参与的群体活动。这类活动,一般都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关系,有的已演变为民俗。近年来,农村宗教活动呈现出复归与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素质不高,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不解,对家庭、邻里、婆媳、夫妻之间矛盾的回避,以及由于社会大变动,农村社会经济的飞速变迁,新旧、中外文化在农村纷繁杂呈,冲突激荡,引起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失落与不宁,从而向宗教寻找出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微观政策进一步放宽,宗教传统得以复归,农民信教更加自由,进一步对外开放,使得外国宗教趁势而入,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也给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精神需要,如对市场风险的焦虑与闲暇时光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信教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里,我们不更多地追究信教的深层原因,因为毕竟农村宗教与城市宗教有很大不同。村镇居民信教、参加宗教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宗教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参与其中的。他们从宗教繁杂的礼仪中,从宗教那严格的教义、神谕、训诫中感受到自我,找寻到尊严,体会到庄重;他们从宗教所解释的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落后的村镇,处于低层次的农村宗教,可能吸附有陈腐的思想观念和愚昧的反科学态度,打着宗教的旗号,宣扬封建迷信甚至反动的内容,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
下一条: ·[黄莺]泰国民族宗教概况
   相关链接
·[关伟铭 关志和]「同源异脉」系统性保护民俗活动的完整文化特征·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葛荣玲]遗产研究:理论视角探索·[李子贤]神话王国诸相
·[周乾松]加强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需严格实施保护方案·[张皋鹏]羌族妇女传统服饰地域性差异研究
·[徐赣丽]乡村智慧: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