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杰克·古迪:《神话、仪式与口述》
  作者:[英] 杰克·古迪 (Jack Goody)   译者:李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10150
 

·试读·

  这本简短的小书中,我所讨论的都是从前讨论过的问题。我将回溯一些文章(尤其在我反复记录巴格尔神话之后),因为有个问题让我反对许多关于“神话”、“口述文学”及其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关系的讨论。这些讨论充满一种神秘性质,我的证据很难证实其观点。由于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用大量时间记录、转述与转译各种版本的罗德佳“神话”或记诵文recital 有独唱会、独奏会、小型音乐会、舞蹈表演会等意思。recitation,指朗诵表演。这二者都带有记住某种文本,然后背出来、表演出来的含义。为了与action,play等词区分开,在翻译时尽量避免将其译作“表演”,“独唱”,并会把recital,recite与recitation三个词按照语境译作记诵文、记诵、记诵表演等。——译者 (同我的朋友昆姆·甘达一起),现在看来,似乎有必要尝试把一些总体观察结果综合一下。

  神话与仪式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学家的主要兴趣点,人类学认为二者就像动物崇拜(自然崇拜)与英雄崇拜(死人崇拜)一样,是“原始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二者作为“他者文化”的特征,被排斥在“现代”理性之外,遵循其他逻辑体系,或者在我们的词汇中将其称作“前逻辑”、“非理性”。一定程度上出于对交流方式,尤其是口语与文字交流的兴趣,我想采用一种更偏重认知学的方法,而不是用结构—功能方法(或后结构主义)研究这些活动。此外,我比较认可埃文思普理查德(EvansPritchard)在阿赞德(Azande)研究中使用的、站在行动者角度观察社会的逻辑,不把各个文体形式看做固定不变、程式化的产物,而是认为这些形式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把人看做一种因为要应对世界而使用语言的动物,人类既不会脱离传统,也不会完全被传统束缚。

  我并不敢自认是唯一采用不同方法之人。因为确实已有很多学者一直在关注诗歌与语言学,他们记录过很多不同种类的变体,当然,我不认为这种方法到目前为止在揭示所谓“原始心态”(primitive mentalities)问题上产生过多大影响。还有人强调叙述的社会语境,叙述者与听众之间的对话,但在录音设备出现之前,与此有关的证据相当稀少。正因为这样,我们既要论述那些遵循一定“结构”的变体,又得引出那些难以预测、变化多端的变体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确实很有创造力。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洪明]汉语“江”词源考
下一条: ·[杜瑞乐]从法术到“理性”:黑格尔与中国宗教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