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荣生]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
  作者:荣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30 | 点击数:3262
 


刘半农(左一)与北大国文教授们在一起。(资料图)

  【编前】1934年6月中下旬,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刘半农专程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考察方言,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瑞典地理学会纪念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而征集的论文,同时为自己的论著《四声新谱》和《中国方言地图》补充资料。在内蒙古的10余天,刘半农走访了包头、归绥、凉城、武川和清水河等地,考察了近20个点的方言,收录地方歌曲10余筒。不料,他在夜宿草原深处的一座破庙时,被虱子叮咬感染病毒,返回北京后不幸病逝。


  1934年6月19日早晨,刘半农一行5人从北京踏上西去的列车。临行前,家人就十分担心他的身体,三弟劝他最好放弃这次考察,利用假期到医院治疗一下心脏病,再好好调养一段时间,他婉言谢绝了:“平时教学忙,实在没有功夫到外地;现在学校放假了,正好去考察一下,收集一些来自草原牧区的方言资料,岂不更好。再说人生不过数十年,如果因循偷安,还能有什么成就呢?”还有朋友劝他说,草原上缺医少药,让他打上预防针,他也没有听从,说自己没有那么娇嫩,也没有那个预防习惯。家人和朋友见劝说无效,只好为他准备和购买此次远行的生活用品和工作用具,并嘱咐他不可马虎大意。

  6月20日,刘半农一行顺利抵达包头。一出火车站,他不顾旅途劳累,立即派助手分头行动,各自进城入巷,走村串户,品街头世俗,听百姓方言。一天,刘半农在黄河边上看到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正逆流而上,船工号子响彻两岸,那么悲壮、有韵味,声声打动了他的心弦。刘半农安排助手随船而行,他要一句一句地记录那慑人心魄的船工号子。他竟然跟着货船行走了3天。在乌拉特前旗,刘半农对村民即席唱的山曲儿很感兴趣:一出大门爬沙坡,泪蛋蛋流成珊瑚河……在包头一带,刘半农利用5天时间考察了8个地方的方言,共收录了7筒歌谣,工作之余还游览了转龙藏、南海子等地。

  6月24日,刘半农等人到达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住进绥远饭店后,他把目光聚焦到居民集中的旧城和城郊村,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有时候,看见三三两两的人们围坐在一起,你一句他一句地和唱着,他便走过去专注地听,感觉声调十分独特,立刻掏出纸和笔,记下谱子。在7天的时间里,刘半农先后调查了归绥、清水河和凉城等8个地方的方言和声调,收录多首具有浓郁西部地区特色的歌谣,还接待了正在归绥采访的青年记者萧乾。萧乾在《平绥琐记》一文中饶有风趣地记录了他在归绥和刘半农的邂逅经过:他(刘半农)参观了归绥的学校,测过了许多处的口音,并且打算去百灵庙。火车时刻表不容许我多坐。而且我也不该打搅他的学术工作。“有什么事我能替您在北平(今北京)办吗?”“唔”,他笑了一下,把手伸到袋子里,掏出一张名片来。“请你到北平打电话给我的太太,说我在这儿很平安。”留着短发的半农先生微笑着送我出饭店的楼口,我就跟友人一起踏上了西行的车。”

  6月29日,刘半农打算再到草原考察一番,看看蒙古包和牧民的生活习俗,听听牧民说的方言,并指定要去达茂旗百灵庙。归绥的好心人告诉他们,那一带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为防不测,最好别去。刘半农想着外出考察一趟不容易,应该多掌握一些资料。6月30日一早,刘半农一行乘汽车翻越蜈蚣坝,途经武川、召河,抵达百灵庙。在那里,他做了大量调查,晚上住在一个破庙里。当晚,刘半农躺在地上,看着眼前空寂的庙宇,还与同伴调侃地说,此情此景,自己就像灵停中堂。由于没有蚊帐,他被虱子叮咬得一晚上不能睡。7月2日早晨,刘半农等人返回归绥。他到一所中学演讲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演讲结束后,他又在旅店接待了好几拨访问者。7月5日,刘半农拖着病体到山西大同调查了雁北13个县的方言。7月10日,他回到北京治疗。7月14日,他就因病去世,年仅43岁。

  关于刘半农回北京后的情况,刘半农的侄儿刘育熙在采访中说:“住在那个破庙里,到处都有虱子咬人……被虱子咬了以后,伯父刘半农患上了一种病毒,第二天就发高烧;7月8日病情加重了,9日夜里12点,就从京张铁路往北京送;7月10日,到了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我的大姐刘小蕙,还有四哥刘育伦、五姐刘育敦,到车站接的他。伯父身染重病返回家里,请来附近的中医,诊治后认为只是感冒。7月14日,他遍体发黄,嗝逆不止,吐出有血,胡适劝他到协和医院治疗。伯父因二弟和侄儿都是在协和医院病逝的缘故,对去协和医院有所顾忌,但勉强接受了胡适的劝说,胡适用自己的车把他送到了医院。此时,已经是伯父回京的第5天,入院验血确诊为回归热,是考察途中被虱子叮咬传染的。当天下午2时,伯父就去世了。”

  知名学者刘半农来内蒙古西部调查方言,在当时的内蒙古知识分子中曾引起了轰动,大家钦佩他这种实地考察学问的做法,许多人走上了关注“草根”文化的研究之路。当时,有位青年看到报纸上关于刘半农记录民歌的报道,受到很大启发,认为刘半农那样的大学者,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记录民歌,而自己生活在歌海中,为什么不去记录呢?于是决心一辈子调查民歌,用20年时间记录山曲几万首,后来结集出版了《爬山歌选》3大本。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成为我区著名的民间文艺学者韩燕如。

  【小资料】

  刘半农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中学肄业后,他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曾在当时引起社会广泛议论。他早年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后留学法国,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被人们所熟知的《叫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是他写的,其中汉字“她”就是他创造的。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4年05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滋兰树蕙 薪火相传──记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曼拜特·吐尔地
下一条: ·[肖远平 孙正国]60载倾情于中国故事学研究──刘守华先生的治学方法
   相关链接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薛翔]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袍生产现状分析与研究·[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
·[赵韩]张家界永定区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分析·[刘路路]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的东北方言和民俗文化
·薪火相传 内蒙非遗文化绽放古老苍韵·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刘凯绮 刘阳月]论《黑龙江外记》中方言与民俗文化
·[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什么·[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白晓梅]内蒙古裔美国学者包国义及他的科尔沁村落民俗系列调查记录·内蒙古蒙古族非遗数据库一期工程通过验收
·专访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凡·刘半农:《国外民歌译》
·万建中:做守护传统文化代言人·延安大学举办第七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