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全国首次传统村落调查完成,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不足5000个
——保护传统村落 要让村民觉得值
  作者:记者 陆娅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1 | 点击数:2827
 


  在8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通气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赵宏彦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全国首次传统村落调查,掌握了近2万个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两批1561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9月第三批名录公布后,传统村落“国家队”名单已经突破2000个。今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将达677个。

  警惕去“土”求“新”、“涂脂抹粉”、盲目仿古、过度开发等“建设性”破坏

  传统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拥有丰富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丰富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但是近些年来,传统村落的自然衰败与人为破坏现象不容忽视。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小城镇与村庄建设指导处处长王旭东介绍,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个。

  近些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但保护工作在实施中也暴露出四大问题。

  大拆大建,去“土”求“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县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方明介绍,在基层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将传统村落与落后、贫穷、“土气”画等号,看作是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的包袱,总是希望用城市社区的规划模式来改造传统村落,拆旧建新,结果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特色景观反被“千村一面”代替,造成建设性破坏。

  “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不少专家反映,一些基层干部对传统村落保护不得要领,热衷于对传统村落“涂脂抹粉”。比如拿到财政补贴后,有些村子马上把古朴的青石板、石砌路铲掉,铺装上水泥路,还有些在小溪旁装上汉白玉栏杆,看起来好像更美了、更方便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历史记忆。

  盲目仿古、粗制滥造。不少村庄保护缺乏规划研究和具体指导,修复古建筑时加装白色铝合金窗子,随意搭建水泥牌坊,还热衷搞粗糙的仿古一条街,有的甚至张冠李戴,把古代城市建筑搬到乡村,结果是破坏了“真古董”,留下了“四不像”。

  过度开发,影响人居。王旭东说,现在很多地方忽视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过度进行商业开发利用,不少传统村落沿街民居一刀切地被改为商业店铺,将原住民全部迁出,这对于传统村落是一种开发性破坏。

  天人合一、尊重乡规民俗的传统思考方式是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的核心思路

  “要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还是要营造一种文化自信。”方明举例,现在大家去农村都争着吃土菜,这说明农村餐饮业找到了自信,那么传统村落也应该有一种文化自信。“外来人是设计不好村庄的,城市规划那种棋盘式、开发区式的格局也是完全不适应农村需求的。天人合一、尊重乡规民俗的传统思考方式才是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的核心思想。”

  在长期从事乡土建筑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看来,“很多传统村落在规划建设理念上一点不落后。”罗德胤曾做过广东高要市回龙镇黎槎村的调研。这个成村于南宋的小村庄,依托八卦图一样的规划布局,在数百年来的洪水侵袭下仍存活于世,而且做到了洪水面前人人平等。

  树立正确理念,增强文化自信,被认为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敲门砖”。为此,从2012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组织基层村干部的传统村落保护培训班。“基层干部不容易,一边是村民生活要改善,一边是传统村落要保护,怎么找到平衡点,有哪些模式,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思考来听课。这些学员回去就成了我们在村庄的‘卧底’。如果村里在保护与开发上有了矛盾,就会及时联系我们。”王旭东说。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中央财政还统筹了5个现有专项资金提供支持。今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327个村落,平均每村可获得300万元的补助。9月底,还将确定今年第二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村落名单,预计还将有约350个村获得财政输血。此外,住建部也在和地方共同探索鼓励传统民居的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

  除了资金,技术支持也少不了。据介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有个专家委员会,囊括了民俗、文物保护、建筑、规划、美术、园林、艺术等各方面的26位知名专家,由一直为传统村落保护奔波呼吁的冯骥才担任主任委员。“这些专家会定期、不定期地去传统村落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会对这些村落的保护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纠偏。”王旭东说。

  但罗德胤也指出,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在保护中,让居民感受到保护的价值所在。“我们也要有换位思考。很多民宅的居住功能与条件确实需要改善。所以保护传统村落与保护文物不同,不是追求一成不变。让他们增强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居民看到保护后的经济价值。”

  保护传统村落并非一朝一夕,但面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须只争朝夕。据调查,现在我国每天都有七八十个传统村落在衰落、消失。正如冯骥才所言,拯救传统村落,“如果我们不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将来人家想做都做不了了。我们现在做到什么地步,将来就留到什么地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8月21日14 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云南:4年实施589个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项目
下一条: ·两岸中山大学师生广州探讨中国文学学术
   相关链接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王琪]服忌:一个晋东南村落的宗族观念与实践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
·[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
·[高忠严]村落自治实践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