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张洪明]汉语“江”词源考
  作者:[美] 张洪明   译者:颜洽茂 邓风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6 | 点击数:17642
 
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从水工声。”
刘熙《释名·释水》:“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公共也。”[17](p.28)
张辑《广雅·释水》:“江,贡也。”[18](p.21)
《风俗通义·山泽》:“所出珍物可贡献也。”[19](p.373)
上面所列举的解释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所有这些解释都暗示一个相同的概念,即江的演变是和“大水”紧密联系的。高田忠周在他的《古籀篇》(kochuhen)中提出的“盖江字从工声,工疑亦有大义”[20]假设,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下面让我们考察一些从工得声的字:
《说文解字·人部》:“仜,大腹也,从人工声,读若红。”[15](p.163)
《广韵·平声·东韵》:“仜,身肥大也,户工切。”
《说文解字·缶部》:“缸,瓨也,从缶工声。”此乃瓦制盛器中之大者。[15](p.109)
《说文解字·穴部》:“空,从穴工声。”[15](p.152)《诗经·小雅·白驹》:“在彼空谷。”毛传:“空,大也。”
《说文解字·鸟部》:“鸿,鹄也,从鸟江声。”[15](p.80)《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郑笺:“鸿,大鸟也。”
这些词都含有“大”的意思,特别是“鸿”。“鸿”从江得声,指最大的一种野天鹅;“江”指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几乎全国半数以上的河流汇聚其中。通过“鸿”与“江”相联系的这些证据(还有其他例证),毫无疑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江”最初是指中国南方最大河流的专有名词。后来,“江”从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常用来指所有的河流。据此,下面的汉字可能是属于同一词族的同源词:,*khlig溪,*kluk谷,*klug沟,*klwats浍,*gluk渎,*skljung淞,*krung江,等等。在《尔雅·释水》——最古老的汉语同源词典里——列出了“水”的同源词表:“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21](p.10)如果观察一下如江(krung)、淞(skljung)和其余一些词,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通过语音关系而成为同源词。“jiang”是(从*krung衍生导出)某一词族的一部分,这个词族包括了由语音(都是*KR-,这里K=k,kh,g;R=r,1)和语义(都和水有关)这两方面的相似性而把一些词汇条目连成的一个网络。通过语音的联系来创造同源词具有典型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往往一个汉语词族就产生了。然而,外来词在其演变中不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也不像汉语固有的基本词一样,有这样一种同源词形成的体系。这种差别说明,“江”作为“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汉语语词。
 
(四)来自孟—高棉语的证据
 
在南亚语中发现的一些资料也可以支持笔者的论据。假如把jiang以前的重构形式定为*krung,我们将发现,与krung有关联的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南亚语中很不相同。例如在高棉语中,用来指河流的形式是stuns,而不是krung。就语言的地理分布来说,南亚语中表示水的各自形式与其重构形式krung之间的联系,呈现出非常有趣的现象。地理位置似乎对这些语言中表示“水”的语音形式与汉语中重构形式krung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假如使用语言地区的地理位置接近中国或越南,那么,它们表示“水”的各自的语音形式krung就与重构形式krung很相似,例如巴拿语、塞当语和佤语。假如使用语言地区的地理位置远离中国或越南,那么,krung在它们各自的语言中便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卡多语、噶尔语和科霍语。对那些使用地区离中国、越南特别遥远的语言,它们各自的形式与重构形式krung如此不同,以致于可以认为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如拉斐语中的Dakhom和比特语中的n'hong。详见表2:
表2 南亚语中表示河流的语音形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鲍辛格:《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
下一条: ·杰克·古迪:《神话、仪式与口述》
   相关链接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孟晓峰 高西成]清代李氏当王谶语与复明思想的复合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高晓芳]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
·[董琦]新传承现象下曹县江米人资源化的“ 自知 ”与“他决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魏仕俊 郝祥满]人生如歌:川江号子里近代船工的三重世界
·[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