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地区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又如何?这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罗杰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然而,研究表明,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语言历史事实。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证明,“江”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至于其他语言中的相似形式,则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区别外来借词和固有基本词有一个原则:若某词的得名过程与某语言中的固有基本词的得名过程类似,同时,它在这个语言中还具有一个完整的同源词系统,那么,它就应是该语言的固有基本词。至于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考察汉语“江”的得名过程,其结果正和这一标准相合。
关键词:汉语;江;词源
中图分类号:H039;K9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5)01-0072-10
本文是对汉语“江”词源的研究。众所周知,在中国,河流名称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固定的模式:河流在南方称作“江”,如长江、湘江、沅江、赣江、闽江、珠江、怒江,等等(注:这是基本情况,当然也有例外,如:北方有黑龙江和松花江,南方有红水河,但这些名称都是在相当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为什么河流在南方叫做“江”呢?什么是“江”的词源?根据梅祖麟(Norman-Mei)的观点,“江”并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外来词,借自南亚语。但笔者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江”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同时,还将提出区别外来借词和固有基本词的一些原则。
(一)梅祖麟关于“江”的词源假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梅祖麟声称:汉语中的“江”是一个外来词[1]。他的假设有两个理由:一是南亚语系孟—高棉语中指代河流的形式与上古汉语中“江”的形式相似;二是“江”在汉语中发展得很晚,并且它的使用局限于一定地区,并引用了孟—高棉语中的一些资料作为其假设的第一个理由的论据,如表1所示:
表1 孟—高棉语中各种河流语音形式
语言 河流语音形式
Vietnamese(越南语) song
Sedan(塞当语) krong
Bahnar(巴拿语) krong
Katu(卡多语) karung
Bru(布鲁语) klong
Gar(噶尔语) rong
Koho(科霍语) rong
Laven(拉斐语) dakhom
Biat(比特语) n'hong
Hre(荷人语) khroang
Old Mon(古孟语) krung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