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文化研究和保护,很重要。”午后的阳光洒满书房,段宝林教授精神矍铄,开门见山。“很重要”这三个字说时容易行却难,在段宝林舒徐和缓的话语中,一部有关北大民间文艺研究历程,有关段宝林与民间文化、民俗学整整五十年朝夕相伴之情的大书被一页页翻开。
民间文艺研究之火在北大点燃
“北京大学是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发祥地,在民间文艺的研究和保护问题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谈起北大和民间文艺绵延90年不断的联系,段宝林如数家珍。
1918年2月1日,蔡元培校长亲自署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校长启事》,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和全国各地报刊、教育和文化机关发动“征集全国近世歌谣”,开辟了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时代。随后,北大成立了“歌谣征集处”。
1920年,北大歌谣研究会成立。
1922年,《歌谣周刊》创刊,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全国“最先进的教授们”集中在北大,揭开了中国民间文艺、民俗学乃至人类学研究崭新的篇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闪光一笔。“知道蔡元培校长为什么特别重视民间文艺吗?”段宝林笑着“透露”,“其实他在德国、法国留学时重点学习的就是民族学,他非常了解民间文艺的重要性。”
民间文艺研究的火苗自被蔡元培老校长点燃之后便在北大燃烧不熄。《歌谣周刊》出了三卷97期,还出版了“歌谣丛书”。
当时的学生顾颉刚休学在家时调查收集了许多苏州歌谣,编成一本厚厚的《吴歌甲集》,当时著名教授胡适之、刘半农、沈谦士、俞平伯等人都写了序加以肯定。当时的研究生董作宾在《歌谣周刊》的基础上还写出歌谣比较研究的专著《看见她》。
30年代,北大就开设了民间文艺课程,魏建功教授担任了教学任务,江绍原等教授讲授宗教学、民俗学等方面的课程。
40年代,朱自清和闻一多等知名教授学者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方面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朱自清先生开课的讲稿《中国歌谣》倍受欢迎,这部著作也是朱自清先生在这一学术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闻一多先生则开创性地从民俗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为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与民间文艺半世纪相伴
建国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段宝林的人生从此同北大的民间文化研究紧密相连。
1958年,段宝林在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不久便主动要求从事民间文学教学工作,还带领北大瞿秋白文学会的同学们编选中国民间歌谣。“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供的几百本书中选编古今歌谣,这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当时同学们都有热情,觉得民间歌谣很重要,愿意下功夫搞好它。”段宝林抚摩着书柜里略微发黄的三册《中国歌谣资料》很是感慨。
1960年,高教部提出民间文学教育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将“人民口头创作课程”从一年级放到高年级,改为民间文学课。但因为不是基础课了,全国高校都取消了民间文学课程,但北大硕果仅存。为什么北大能坚持讲民间文学课,段教授说:“那是靠北大精神。”当时也让他改教现代文学,导师王瑶先生说:“民间文学很重要,我的导师朱自清先生就讲过‘歌谣课’。你还是以民间文学为主,看看《鲁迅全集》中有关民间文学的论述。”当时,段宝林给外国留学生和中国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讲授民间文学课达7遍之多,直到1966年6月。因此,他被钟敬文教授誉为有“张志新精神”。如今在全国高校推广和普及的民间文学教学体系也在此时建立起来。
“‘文革’那段时间我还编了一本《中国民间歌谣选》。”即使在“文革”中,段宝林也从没有离开过民间文艺。“批判就批判,质疑就质疑,我反正安安心心看书,不管他们。”“不管他们”四个字,段宝林把风雨如磐的日子说得很轻松,“我还带学生下工厂,结合创作课,研究民间文学与作家的关系,副产品是《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这本书受到茅盾先生肯定,他说:“此种工具书非常需要。你编此书下了很大功夫,令人敬佩。”段宝林翻出《立体文学论》中茅盾先生的手迹,说:“事实证明很多大作家都是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在民间文学的熏陶下走上创作道路的。”
1978年10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暨学术讨论会”上,段宝林作了两个多小时的主题报告《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反应热烈,为新时期的民间文学振兴敲响了响咚咚的“开台锣鼓”,极大鼓舞了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研究者。“我记得当时有一位蒙古族教师因为搞《嘎达梅林》在‘文革’中被打断了脊梁骨,曾经发誓再不搞民间文学了。但他会后跟我说没想到民间文学这么重要,他要坚持把民间文学搞下去。”自己的研究和发言能给困顿之中和失去信心的人以鼓励和鼓舞无疑是幸福的,段宝林说到这里微微笑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明确民间文学的重要性是进行研究的思想基础,我们研究者才能有信心啊。”人们不重视是因为无知,这是学生们在学过民间文学课后的结论。段宝林自己经过学习和研究知道民间文艺的重要,也一直努力地使世人“知道”。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8月08日 16:44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