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斯图尔特·霍尔:文化研究的核心是文化政治
——走近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尔特·霍尔
  作者:胡疆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6 | 点击数:9382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尔特·霍尔是一位让人惊奇的学者。和很多著作等身的教授相比,他的成果显得那样“单薄”:在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除了几本几十页的小册子,霍尔单独署名的英文专著只有一本《艰难的复兴之路:撒切尔主义与左派的危机》。他的作品要么是合著,要么是编著,他发表的200多篇论文大都散落在各种刊物和文集中。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名篇,如《编码,解码》、《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解构大众笔记》、《意识形态的再发现》,不知被多少文化研究文集选用,但始终没有汇总出版。凭借这些不够抢眼但非常厚重的学术成果,霍尔赢得了许多殊荣:“文化研究之父”、“文化研究的同义词”等。霍尔的独著虽少,但影响深远。我们该如何看待霍尔?霍尔对于文化研究的意义是什么?霍尔的学术方法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发?值得细细推究。

  从种族和阶级结合的角度切入研究

  评价霍尔的地位,离不开对霍尔学术思想的回顾。这里不妨勾勒出霍尔的三重身份,或许可以有助于我们走近霍尔。

  其一,新左派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降,英国新左派从文化、美学和哲学层面上开启了一种政治介入和社会批判,这构成了文化研究的起源语境。作为英国新左派的旗手和《新左派评论》的首任主编,霍尔积极投身于核裁军运动、反种族歧视等文化运动,他所代表的文化马克思主义非常关注文化问题,将文化看成是在历史性建构的关系中统治和被统治集团之间冲突的竞技场,其文化研究也因此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和锋芒毕露的批判精神。

  其二,伯明翰学派的灵魂。作为一种具有超学科的知识范型,文化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影响和改变了当代世界学术的版图。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自1957年开始,威廉斯、汤普森、霍加特、霍尔等新左派知识分子和学者出版了《文化与社会》、《素养的用途》等奠基性著作,意味着文化研究的正式兴起。第二个阶段是全盛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1964年春,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伯明翰大学成立,霍加特任首任主任,霍尔担任主任助理,中心成为了文化研究的圣地。第三个阶段是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斯道雷、格罗斯伯格、菲斯克等受益于霍尔等人思想的学者在世界各地传递着文化研究的薪火,文化研究成为全球性的学术思潮和政治实践。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霍尔都起到了重要的开拓和领航作用。作为思想家和活动家的霍尔是伯明翰学派的灵魂人物,他主持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11年(1968—1979)造就了英国文化研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他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如威利斯、赫伯迪格、麦克卢比、格罗斯伯格、莫利等。

  其三,牙买加裔的黑人后代。霍尔的学术研究经常从边缘、从弱势群体、从种族和阶级结合的角度切入,这与他的黑人身份密不可分。霍尔曾被评选为英国百名伟大黑人之一,他的研究对反种族歧视运动、后殖民理论、差异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推手

  霍尔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他对青年亚文化、工人阶级文化、大众媒介、流行艺术、大众文化、英国的政党文化、种族、文化身份、视觉文化等都有过持续的关注,研究跨度非常大,难怪有人迷惑:英国是不是有很多个霍尔在做文化研究?霍尔的研究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研究。我们可以通过霍尔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

  霍尔很早就开始关注青年亚文化。1959年,霍尔发表了《绝对的开端》一文,面对青年亚文化迅猛发展的各种现实,他反思了青年、教育和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1964年,在著作《流行艺术》(合著)里,霍尔分析了对学校正统文化、主导文化形成挑战的大众文化和青年亚文化。他发现,英国社会当时对新兴的媒介文化和大众文化以及受其影响下的青年文化主要有三种态度:敌意态度、文化机会主义的利用态度、全盘的接受态度。霍尔对这三种态度均不赞同,他主张对媒介文化进行细致的解读、分类,认为受到媒介和大众文化影响的青年亚文化有着复杂的动因和特点:亚文化不是被动地接受大众文化的产物,青年人追求风格和亚文化,是为了建立一种认同、发现真实的自我,大众文化提供的符号意义和青年自己的解读从来不完全相同。这一观点在霍尔后来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中得以扩充。霍尔还把亚文化的生成与学校教育、英国的社会转型、政治运动、伦理革命联系了起来,赋予了青年亚文化鲜明的政治内涵和使命。霍尔的研究奠定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西方最有分量的亚文化研究著作多出自伯明翰学派之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9日第618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与“俯视”无关的思考者
下一条: ·[江小蕙]我的父亲江绍原
   相关链接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段青丽]泰山周边玄帝文化研究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
·[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王加华 李燕]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
·[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
·[马娇娇]执守与嬗变:当代关中地区皮影戏民俗文化研究·[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罗瑛]民俗传承的生态文化研究·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民俗舞蹈学”子项目研讨会
·[周臻]“能织牡丹见奇功”:曹州绳编的文化研究·文体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研究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在毛里求斯举办文化雅集·白晓霞:《土族民间传说与女性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