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民间故事大王”杨久清病逝 80余年讲述千则故事
  作者:王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25 | 点击数:3007
 


  中新社沈阳5月25日电 (王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久清23日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6岁。这位鲐背老人80多年间传承和演绎了千余则民间故事,记者25日赴老人家中祭奠。

  在沈阳市新民市大民屯镇,几乎无人不知这位“满腹故事”、爱说爱笑的“民间故事大王”。一位中年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每天晚上当地人都聚集到皮革社听杨老讲故事。《阎王请医》、《神童谢晋》、《高堂即佛》……杨老根据现场情况和听众要求,讲的故事从来不重复。

  杨久清1919年出生于大民屯镇一户穆斯林家庭,受家中老人熏陶,从小爱听故事。8岁开始,他便在学堂、田间地头、家中讲故事,把储存在脑海中的民间故事讲给当地民众听。

  杨久清家在当地开了一家餐馆,南来北往的客人带来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奇闻趣事。由于杨久清记忆力好又善于表达,久而久之他的“故事库”越来越丰富。

  据当地文化馆和杨久清后人统计,他讲述的民间故事达998则,再加上一些零散故事和片段,杨久清80多年间讲述千余则故事,涉及稗官野史、古代人物、本地历史、回族民俗等多种题材。2007年,“杨久清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年,时年93岁的杨久清行动愈发不便,不能到处讲故事,于是自费创办了“杨久清”民话馆,请大家到他家中听故事。这间民话馆的视频展区25日滚动播出杨久清讲故事、唱大鼓的视频资料,然而“镇馆之宝”杨久清老人却已不在。

  杨久清的女儿杨淑范传承了父亲讲故事表演时的技巧,杨淑范说,家族决心将父亲的民间故事和乐观积极的精神代代传承。

  新民市文化馆馆长宋长新说,杨久清的民间故事语言生动、绘声绘色,对东北辽河流域口头文学有较大覆盖性。老人去世前,留下了几乎所有民间故事,这也是后人对老人的一种慰藉。(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05月25日 16:3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加强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学术研究
下一条: ·中国将参加2014年美国史密森民俗文化节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
·[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