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让不少有志于民族电影的人欢欣鼓舞。特别是该工程提出,将为每一个少数民族至少拍摄一部本民族题材电影, 您认为其意义何在?
武翠英: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各民族在国家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活态”形式,是增进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五朵金花》、《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广大群众,特别是内地群众,正是通过这些电影认识了少数民族,激发了对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出品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数量高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与当下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整体趋势相比,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呈弱化之势。经典之作匮乏,作品数量不多,在各大城市主流院线很少能看到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央电视台及各地区电视台每年播出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数量也很少。影视这一为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中没能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实施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就是为了鼓励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加强少数民族影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少数民族影视播映、发行市场,努力推出佳作、推出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电影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繁荣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分为公益板块、升级板块和国际板块三个部分,既体现公益性,如将为二十多个还没有本民族电影的少数民族拍摄电影;又体现市场性,如探索市场化运作、积极与国外合作等。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武翠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及全国各影视公司的广泛关注。目前,共收到各地影视公司和作者报送的剧本和故事梗概近60部,内容涉及蒙古族、畲族、苗族、回族、普米族、傣族、土家族、仫佬族、瑶族、哈尼族、裕固族等十多个民族。我们根据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现状,确定了“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力求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做法是,将经过专家初审的剧本分为三大类,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一是公益板块,为尚无本民族电影的二十多个民族创作的剧本,并作为重点支持;二是升级板块,为改变多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不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对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剧本进行加工提升,通过加大投资规模和宣传力度等手段,使其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之作;三是国际板块,利用多种渠道为有国际化商业大片潜力的剧本寻求国际合作,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已有4部影片投入或完成拍摄,5部电影和2部电视剧完成立项,2部电视剧完成剧本创作。
记者: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启动被业界视为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顶层设计”、民族文化产业化的重大突破。那么,接下来,国家民委在推动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武翠英: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在民族地区成立了广西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云南电影制片厂等电影制作生产单位,为培养少数民族电影人才,推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我国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办法,扶持少数民族电影发展。
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推进民族地区电影制片单位转企改制,并鼓励电影发行企业参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行工作。另外,国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资金,还对西部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予以重点扶持。
为扶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生产和译制,国家对一些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进行了专项资助。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的扶持力度,以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看懂看好电影。国家资助更新改造一批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译制设备,先后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省区扶持建立10个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中心,并研发出电影译制数字化新技术。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剧本的组织推荐工作。重点抓好公益类剧本的创作,争取完成5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一是从历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奖作品、《民族文学》30年优秀作品中,筛选出适合拍摄电影的小说,并鼓励本民族作家将其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二是委托其他民族的作家创作剧本;三是依托中央民族干部学院、鲁迅文学院举办创作培训班和改稿班,对入选工程的少数民族剧作者进行培训,使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达到较高水准,为影片投入拍摄和进入市场打好基础。
我们将推荐民族题材影片参加国内外电影节展映活动,包括北京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我们还将借助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平台,隆重推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为入选工程的各类剧本寻求投资方。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期待通过这个平台,能有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顺利出品,与广大观众见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报》2014年4月15日第05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