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僾尼人不但善于种茶制茶,而且对茶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僾尼语称茶叶为“老拨”,意思是“神树叶”,他们不但爱茶,而且以之为神,赋予其保护人类和村寨的力量,凡有祭祀,必然用茶,有“无茶不祭”之俗。也正因此,巴达山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和南糯山800年的人工栽培大茶树,在僾尼人的生态文明中受到特别的保护,从而得以迈越千年存活至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稀世之宝。
竹子的栽种也是僾尼山寨一大自然景观。僾尼人栽种的竹子有数十种之多,常见的有龙竹、黄竹、金竹、甜竹、苦竹、刺竹、泡竹等等,这些竹子各有其用,有的是吃笋,有的是取竹皮编绳,有的是编篱笆、编篾筐、铺竹篾地板。僾尼妇女凡出门必背一个精美绝伦的竹筐,上面织有各种花鸟图案,小伙子向心上人献殷勤时就要送她一个这样的箩筐。这些竹子少部分栽在菜园里,大部分栽在寨边路旁或箐沟里,它们与茶树相映成趣,同是村寨的绿色屏障。
关于僾尼人的生活空间还不得不谈到他们的菜园和庭园。菜园僾尼语叫“亚孔”,每当新房落成,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围亚孔:用木桩、竹片在房屋下方或附近围菜园地。僾尼人在亚孔是一个典型的模拟森林群落的生态植物园,有人对大勐龙勐宋僾尼人的栽培植物和保留植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地区竟有227个种和变种,仅红旗这古一家的庭院中就有94个种和变种,其中多数栽在菜园里,这么多种植物在有限的空间里错落有致地搭配起来,从一二十厘米高的草本植物刺芫荽到十多米高的木本植物香椿树以及攀爬其上的藤本植物洋丝瓜等,都在此找到了相应的生态位置。这些植物的多样性不但表现在种类繁多,而且其用途广泛,如水果、蔬菜、粮食、调料、香料、药材、观赏、饲料、饮料、木材、纤维、编织材料、染料、绿篱、蜜源、装饰品、油料、宗教用品、嗜好料(如烟草和槟榔)等等。这些植物中许多都是直接取自当地野生植物种植在庭院和菜园里的,所以僾尼人在庭园不仅是他们驯化野生植物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进行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僾尼人的生活空间,从村寨整体到家庭局部,形成了一个组织有序的丰富多彩的生态植物园。把这些植物种植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既方便了对它们的利用,提高了生活水平,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人类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使用压力,对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有效的,是当代人居文明应予效仿的。
二、僾尼人生产空间的生态文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僾尼人以刀耕火种轮歇游耕的山地农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生产活动。僾尼学者阿育对自己土生土长的西双版纳僾尼山寨系统调查后认为,僾尼人的刀耕火种轮歇游耕方式,是在历史年代里一种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无一不在僾尼人崇尚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指导下进行,这就是僾尼人通过对神灵这一大自然的象征符号达成与大自然的协调。僾尼人的神灵观念,认为万物有灵,而人类的幸福和健康是需要神灵保护的,同时任何神灵都有自己的生活领域,这些领域是神圣的,人类不能有所触犯,否则将有恶运降临。因此,人们对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要加以节制和约束,数以千百计的对神灵敬畏的禁忌,就是僾尼人对自我行为的节制和约束,它们实际也就是僾尼社会的生产劳动法和生活习惯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