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赵易林 王岚]赵景深与书二三事
  作者:赵易林 王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6 | 点击数:5027
 

  北京俗文学研究专家张紫晨先生也曾经回忆道:“我记得在赵先生家,见到许多与我的研究有关的书,我很想借阅几种。可是我住在北京,借了就要带走,而这些书都是赵先生精心珍藏的,怎么好意思开口呢?再说万一开了门,碰壁又如何是好?但是犹豫再三,最后我还是下决心硬着头皮张了口。没想到赵先生当即答应让我借走这些书。这真使我喜出望外。万万想不到嗜书如命像赵先生这样的学者,竟然如此慷慨借书与我,这是一般人决难做到的。后来读到有关赵先生的一段文字,我才明白这完全是出于赵先生对青年学子的帮助与培养的热心。赵先生说,‘我所有的几万册书,不仅自己使用,也经常把一些书借给我的同行,特别是青年同行。我有一个想法,我自己年老多病,我所搜集的书应该发挥最大的用处。我觉得青年他们的著作。’赵先生的高风亮节于此可见。”

  然而,此中的不地道者也不乏其人。父亲的学生林东海先生就说过这样一件事: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到上海福州路旧书店淘书,在书架上看到一部当时正任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著的上下两册《修辞学发凡》。此书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他急忙取下。打开一看,只见上册内封被撕掉了,下册内封上有自来水笔题的字:

  景深先生指正,望道一九三二年九月三日。

  原来这是作者陈望道校长签名赠送给我父亲的书。赠书一般只在上册题款。而事实上这两册书并非同时出版,上册出版于1932年1月,下册出版于1932年8月,据下册题款可以推知,上册应该是1932年2月题赠。出版发行者是上海北河南路景兴里584号大江书铺。上海旧书店改定书价,两册售人民币8角。林东海先生当即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两册珍贵的书。回到学校,林先生开始细读,这才发现我父亲读书非常认真,他在上面写下了许多批语,其中有增补,有辨证,有异议。林先生说,从这些批语,可见我父亲把学术视为公器,皆以学识为指归,而无世俗之见。林先生坦言,这部书他曾多次想“物归原主”,持赠我父亲。转念一想,与其再让不地道者“借”去卖掉,还不如由他珍藏,况且他也实在喜欢这部书,所以一直没有“完璧归赵”,至今珍藏着。

  关于父亲藏书不吝借人的例子是举不完的。王骧教授曾赋诗赞颂道——

  文坛巨擘老人星,

  著作等身至可钦。

  更有一桩人罕及,

  藏书肯借见胸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父亲一生主编和参与编辑过几十种刊物和报纸副刊,自然会收到各地读者、作者寄来的大量来稿。对这些来稿,他十分重视,认为都是作者的心血,无论作品写得如何,作者终究付出过一定的劳动。对于作者投稿希望录用的心情,父亲十分理解,因此他每稿必亲自审阅,只要来稿稍有可取之处,他必为之修改润饰,尽量刊登。如果实在不能用,他也复信指出不足之处,并且予以鼓励。对于来信求教者亦是如此。1980年,有一位美国教师要去北京大学进修,出于对我父亲的景仰,希望来上海拜访我父亲。他当时托北大中文系教授段宝林先生介绍,段先生说,当时他也正好有一些问题要向我父亲请教,于是就冒昧写信给我父亲。父亲很快用蝇头小楷给与回信,欢迎他们上门,愿意帮助他们,此事令他们感动不已。

  父亲死后葬在无锡青龙山。每年清明时节,除了亲人外,他的不少学生也会去为他扫墓,祭奠致哀。

  “六十余年,培育英才遍世;半千万字,著编书籍等身”——这是父亲墓志铭上的俳句,它实在也是对父亲的真实写照。

(本文刊于《档案春秋》2005年第11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2014年02月16日07: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易林]日记中的珍贵启示
下一条: ·《赵景深日记》记录上海人文学者交往资料
   相关链接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
·[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民俗学家扎格尔·[杨利慧]钟敬文(1903-2002)
·[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李向振 赵洪娟]“污名化”与残疾人及残疾人叙事研究——美国民俗学家艾米·舒曼教授访谈录
·[崔若男]民俗学家的二十四节气新解·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
·民俗学家萧放: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刘锡诚]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陈建华:怀念赵景深先生·[李英]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