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海峰]李福清与中亚回族语言文化的情缘
  作者:海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18 | 点击数:5706
 


  李福清(1932—2012),原名鲍里斯·里沃维奇·里甫金,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汉学家,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2003年,李福清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化贡献奖”。代表作有《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中国的讲史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论三国故事的各种口头和书面异体》、《从神话到章回小说——中国文学中人物形象的演变》、《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亚文化交流史》、《东方中世纪文学的方法》、《中国戏剧理论》等,用俄、中、日、韩、英、德、越等语言发表作品200余种。此外,他还翻译了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多部中国小说。

  在李福清先生生前的学术活动中,他常提到“中亚回族”,提到中亚一个美丽的汉语地名“米粮川”,这是中亚回族的一个聚居乡镇,也是当年他开始接触汉语言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还是年轻大学生的李福清带着他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来到中亚回族聚居区,开始了他和中亚回族语言文化一生的情缘。

  一生情缘始于美丽的米粮川

  中亚回族是中国西北回族的后裔,在李福清来到米粮川时,这里浓浓的西北回族风情,亲切幽默的西北方言都深深地吸引着他。那时,这里的人们使用俄语远不像今天这样普遍,多数依然操用着原汁原味的中国陕甘方言,但在俄语和中亚各突厥民族语言的包围之中,已有了一些变化。这并没有影响李福清想深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强烈愿望,他和这里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莫斯科来的“男学生”,将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富有趣的民间故事毫无保留地讲给他听。而他也像游进了汉语言文化博大的海洋,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他在圣彼得堡永远也无法接触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就是在这一语言实践过程中,李福清先生开始了对中亚回族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他第一次听到各种各样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和民歌,如姜太公卖面、程咬金卖抬把子,孟姜女哭长城、三旗王韩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1953—1956年间,还是学生的李福清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记录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并潜心研究,完成《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并作为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系列丛书《东方民族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一本,于1977年在莫斯科出版。李福清为每一篇故事传说写了详细的附言,并将其中的故事与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戏曲)作了比较研究。如《白袍薛仁贵》与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章回小说《薛仁贵征东》及薛仁贵戏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一些故事情节由平话演变为小说,从小说演变为说书,又从专业的说书返回到民间流行的故事这样一个有趣的循环发展过程;他还探讨了很多民间传说关键情节如“张羽煮海”、“吸血妖怪”的母题在其他民族的出现、传播和变体的情况。

  倾心《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汉语转写

  《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李福清先生后来回忆,他自己想购买一部分送人都未能如愿。但他一直觉得这本书还没有彻底完成,一是当时因为篇幅所限,有一部分故事没有收录进去,像他最为看重的《毛大夫看病》,还有他们收集到的俄罗斯学者茨布兹金在1909年采录的东干民间故事等;二是由于出版的原因,虽然有一部分故事由李福清先生和东干学者用东干文出了一个小册子,名字叫《东干民间故事》,但当时没有能够用汉语出版,这使他觉得非常遗憾。

  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李福清先生最初是使用斯拉夫字母的东干文记录这些民间故事的,他也尝试着用汉语转写其中一些较为短小的故事,但囿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做转写这项工作。将这些故事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广大的中国学者是他最大的愿望。在兰州大学常文昌教授的介绍下,我有缘与李福清先生结识并有后来的合作。2005年末,在他的帮助下,我来到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访学,有了更多与他接触、学习的机会。当他将多年珍藏的故事记录稿交给我时,作为后辈,我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不知能否完成东干语故事转写汉语的任务。在莫斯科学习的日子里,университет地铁站成了我们经常交接资料的地方。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我完全信任的情况下,我很快在莫斯科完成了这些手稿的初步转写任务。看着一沓沓发黄的、经历了近50年岁月的手稿,再看着电脑中近30万的文字,心中对他当年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记录这份文化遗产充满敬仰。

  2011年10月,在李福清先生的精心审阅下,通过徐华龙先生的鼎力帮助,《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中文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包括了李福清、哈桑诺夫先生联合撰写的关于“东干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的长序,78个东干民间故事,还包括直译词语的详解、注释,缩略词解释,尤其是李福清先生所做的东干故事的寻根溯源及题材分析,有着极高的文献和理论价值。他将东干故事情节与汉族、蒙古、朝鲜、苗族等其他民族的故事集相比较,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源流及传播研究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这部书还将部分原稿遗失的未收录故事的题材内容做了简介,同时附录了故事讲述人的基本情况,图书编目,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及主题索引等很有价值的研究参考资料。

  这本书所包含的民间故事大多是之前国内已出版民间故事集中所未曾记录的,许多是西北地区已经失传的作品,这些故事对研究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出版是李福清先生为东干语留下的极为珍贵的语言材料。他认为只有用西北方言原原本本地记录出版出来,这些故事的价值才能够被完整地体现出来。在转写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认真和严谨。他所记录的故事内容非常流畅,在还原为东干语的过程中,很少有语焉不详或无法转写的地方。笔者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他收集整理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精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1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德龙:发现民俗之美
下一条: ·妖怪博士──记日本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小松和彦
   相关链接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
·[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
·[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玉冰]为神像“开光”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